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皋之上往来者徒习其名莫详其义庆历甲申岁余适延安过于其下于时夏虏梗边征戍未息窃感东山采薇之义叙其情而悯其劳因作五诗庶几不违周公之指且以释亭之名尔·其一》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皋之上往来者徒习其名莫详其义庆历甲申岁余适延安过于其下于时夏虏梗边征戍未息窃感东山采薇之义叙其情而悯其劳因作五诗庶几不违周公之指且以释亭之名尔·其一》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岭上双流水,犹知会合时。

行人过于此,那得不相思。

(0)
注释
岭上:指山峰之巅或山脊之上。
双流:两股水流。
会合:交汇、融合。
行人:过路的人。
过:经过。
此:这里。
那得:怎能。
不相思:无法不产生思念之情。
翻译
山岭上的两条溪流汇合在一起,
过路的人经过这里,怎能不产生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岭间两条溪流汇合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行人对相思亭的感慨。"岭上双流水,犹知会合时"写出了山中的两股清泉,它们似乎懂得在某个时候会相聚在一起,这种描写隐含了一种自然界中生命体之间和谐共处的情趣。

接着,诗人通过"行人过于此,那得不相思"表达了对这座亭子的情感寄托。行人经过这个地方,看到溪流的会合,不禁让人产生了无尽的相思之情。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情感共鸣。

诗中的意境清新而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忧愁,通过山水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古人对于自然景物中寻找精神寄托的传统美学观念。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春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须。

(0)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

霭霭青城云,娟娟峨嵋月。

随我西北来,照我光不灭。

我在尘土中,白云呼我归。

我游江湖上,明月湿我衣。

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侧。

谓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

梦寻西南路,默数长短亭。

似闻嘉陵江,跳波吹枕屏。

送君无一物,清江饮君马。

路穿慈竹林,父老拜马下。

不用惊走藏,使者我友生。

听讼如家人,细说为汝评。

若逢山中友,问我归何日。

为话腰脚轻,犹堪踏泉石。

(0)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失路今为哙等伍,作诗犹似建安初。

西来为我风黧面,独卧无人雪缟庐。

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0)

虚飘飘三首·其二

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虹起谩成桥。

入梦云千叠,游空丝万条。

蜃楼百尺横苍海,雁字一行书降霄。

虚飘飘,比人身世犹坚牢。

(0)

霅上访道人不遇

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

不逢青眼人,长歌白石涧。

(0)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

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