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青城云,娟娟峨嵋月。
随我西北来,照我光不灭。
我在尘土中,白云呼我归。
我游江湖上,明月湿我衣。
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侧。
谓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
梦寻西南路,默数长短亭。
似闻嘉陵江,跳波吹枕屏。
送君无一物,清江饮君马。
路穿慈竹林,父老拜马下。
不用惊走藏,使者我友生。
听讼如家人,细说为汝评。
若逢山中友,问我归何日。
为话腰脚轻,犹堪踏泉石。
霭霭青城云,娟娟峨嵋月。
随我西北来,照我光不灭。
我在尘土中,白云呼我归。
我游江湖上,明月湿我衣。
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侧。
谓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
梦寻西南路,默数长短亭。
似闻嘉陵江,跳波吹枕屏。
送君无一物,清江饮君马。
路穿慈竹林,父老拜马下。
不用惊走藏,使者我友生。
听讼如家人,细说为汝评。
若逢山中友,问我归何日。
为话腰脚轻,犹堪踏泉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霭霭青城云,娟娟峨嵋月",开篇便以壮丽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这里的“霭霭”与“娟娟”都是形容词,表现了云和月的柔美动人。诗人的心情也随着这壮观的景色而起伏。
"随我西北来,照我光不灭",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情怀。即便是身处远离尘嚣的西北之地,那月亮依然能照耀着他的心灵,不会有所减退。
接下来的几句“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侧。我在尘土中,白云呼我归。梦寻西南路,默数长短亭。”诗人在描述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心向往着那自由自在的山林之境。岷嵋的高峻与天地相接,云月就在他的身侧,这种描写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
"送君无一物,清江饮君马。路穿慈竹林,父老拜马下。不用惊走藏,使者我友生。听讼如家人,细说为汝评。若逢山中友,问我归何日。"这几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送别友人时,没有任何物质上的馈赠,只有清澈的江水供马饮用,以及穿行在慈竹林中父老们的拜别。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纯真友情的珍视以及他对官场生活的不屑。
最后,"为话腰脚轻,犹堪踏泉石。"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愿意归隐山林的愿望。他希望自己的步履能像以前一样轻松自如,即便是在崎岖的山路上,也依然能够稳健地行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石翁不羁人,腾踔诧豪唱。
阖闾佳山水,怀抱足幽旷。
修竹丛一轩,湖光枕清漾。
陶谢快同游,述作劳意匠。
海内走盛名,脱略睨卿相。
翛然八十年,布衣得无恙。
追昔仁宣间,词场声价壮。
乃知出与处,遭时乃有当。
瓟庵平生交,拟之陆鲁望。
夜凉静听秋声起,篱外草虫鸣不止。
挑镫坐对松影寒,明月乍出疏林里。
少年华发惊时节,便欲学仙归贝阙。
十载劳心思探珠,半生失计空磨铁。
神仙何必厌妻子,秦楼弄玉随箫史。
织女黄姑会有时,别床异被徒为尔。
先生闻道何其早,红尘莫惜知音少。
须从火底现莲花,肯向秋原同腐草。
与君试访殷七七,至道不烦惟守一。
天台有路度石桥,水流定泛桃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