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刘景文见赠》
《和刘景文见赠》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元龙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失路今为哙等伍,作诗犹似建安初。

西来为我风黧面,独卧无人雪缟庐。

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jǐngwénjiànzèng
sòng / shì

yuánlóngběnzhìlòucáoháozhēngrónglǎochú

shījīnwèikuàiděngzuòshīyóujiànānchū

西láiwèifēngmiànrénxuěgǎo

liúfēiwèishíyǐnyàolìngānshìsòngwángshū

注释
元龙:指陈登,三国时名士,有大志。
曹吴:泛指东汉末年的曹操和孙权势力。
失路:比喻仕途不通达。
哙等伍:指樊哙一类的人物,比喻平凡的人。
建安初:指三国时期建安年间,文学繁荣时期。
风黧面:形容面容憔悴。
雪缟庐:洁白的庐舍,形容环境清冷。
十日饮:十日畅饮,表示长时间的欢聚。
安世:指应玚,三国魏诗人,善诵读。
亡书:指已失传或亡佚的书籍。
翻译
元龙本有志于超越曹吴的英雄,他的豪情壮志始终如一,即使年老也不减。
如今走投无路,只能与像樊哙那样的人为伍,但写诗的才情仍如建安时期般焕发。
他从西方而来,给我带来沧桑之感,独自一人躺在雪白的庐舍中。
我挽留你并非仅为十日畅饮,而是希望你能像安世那样,朗诵那些已亡的典籍。
鉴赏

诗人以元龙、曹吴比喻自己本性中的豪迈之气,不随岁月而减退。然而现实中失去了方向,变得与普通百姓无异,只是在作诗这件事上依旧保持着建安时期的风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与坚持,通过西风吹拂脸庞、雪花纷飞中的独自沉睡等意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下自己的作品,不仅是为了短暂的十日饮宴,而是要让后世之人能够诵读和记住那些已经逝去的经典。

此诗通过对个人气质与文学理想的坚守,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孤独感受,展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之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琉球难夷遭风到境加意抚恤照例护送诗以纪事

得生众命赖渔船,恭顺中山天亦怜。

破艇底能漂海上,大龟屿恰属兰边。

馆餐仰体怀柔远,额手欣看顶礼虔。

此与琉球深夙契,前年护送又今年。

(0)

奎壁联辉

遥瞻奎壁应天文,一带联辉岛屿分。

港有藏珠同焕烂,澳还韫玉共缤纷。

依稀斗柄移芳甸,彷佛星垣接瑞云。

形势漫论相仿处,地灵人杰正堪云。

(0)

题旌义祠

耰锄服田畴,干戈卫社稷。

凌厉气无前,先驱争杀贼。

制挺挞坚兵,所遇皆颠踣。

少壮不策勋,悠悠徒视息。

节重一身轻,浩然天地塞。

名并诸功臣,精忠同报国。

恨未补天南,恩遥承阙北。

冰霜碧血凝,金石丹心勒。

松楸泣杜鹃,凭吊增凄恻。

(0)

观潮

一线微茫远未分,鼓行渐出海山门。

六鳌玉界移天柱,万骑冰河渡夜军。

天上亏盈随月魄,人间忠愤感胥魂。

吴儿不怕蛟龙怒,踏浪翻旗入阵云。

(0)

灯花

造化管不得,要开时便开。

洗天风雨夜,春色满银台。

(0)

挽范直阁二首·其一

献纳陪兴运,如公众所期。

忧时最深切,信道不磷缁。

落落归来赋,匆匆殄瘁诗。

菟裘当日计,宰木后人悲。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