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以后推贤相,大体调和遇最优。
敢谏匏开文紫口,重伤毯裹晋公头。
先朝故后追封号,大内孱孙释系囚。
独惜受知由景帝,荒淫书诋晋阳秋。
三杨以后推贤相,大体调和遇最优。
敢谏匏开文紫口,重伤毯裹晋公头。
先朝故后追封号,大内孱孙释系囚。
独惜受知由景帝,荒淫书诋晋阳秋。
此诗《李文达贤》出自清代诗人严遂成之手。诗中以“三杨”为引子,将李文达与贤相并提,凸显其地位与才能。通过“大体调和遇最优”一句,赞扬了李文达在处理政务时的高超技艺与和谐能力。
“敢谏匏开文紫口”,形象地描绘了李文达敢于直言进谏的情景,他的谏言如同匏器般深沉有力,又如紫玉般珍贵,彰显出其人格魅力与政治智慧。
“重伤毯裹晋公头”,此处可能暗指李文达在处理重大事务时的果决与勇气,如同用厚重的毯子包裹住晋公的头颅,既表现出对权力的尊重,也体现了其在关键时刻的坚定立场。
“先朝故后追封号,大内孱孙释系囚”,这两句描述了李文达在历史上的贡献与影响,不仅在生前受到尊崇,死后还被追加封号;同时,他还在某种程度上释放了囚禁的大内孱孙,展现了其宽宏大量的胸怀与对正义的追求。
“独惜受知由景帝,荒淫书诋晋阳秋”,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李文达命运的惋惜之情。他之所以受到景帝的赏识,却因个人的荒淫行为而被后世所诟病,这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文达生平事迹的简要回顾,赞美了他的政治才能、勇气与仁德,同时也对其历史评价的复杂性进行了反思,展现出诗人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与人文关怀。
卫玠羊车悬,长卿驷马姿。
天嫌太端正,神乃减风仪。
饮冰俾消渴,断谷皆清羸。
越僧誇艾炷,秦女隔花枝。
自能论苦器,不假求良医。
惊杀漳滨鬼,错与刘生随。
昨日已如虎,今朝谒荀池。
扬鞭入王门,四面人熙熙。
青桂任霜霰,尺璧无瑕疵。
回尘却惆怅,归阙难迟迟。
百越城池枕海圻,永嘉山水复相依。
悬萝弱筱垂清浅,宿雨朝暾和翠微。
鸟讶山经传不尽,花随月令数仍稀。
幸陪谢客题诗句,谁与王孙此地归。
归客自南楚,怅然思北林。
萧条秋风暮,回首江淮深。
留君终日欢,或为梁父吟。
时辈想鹏举,他人嗟陆沈。
载酒登平台,赠君千里心。
浮云暗长路,落日有归禽。
离别未足悲,辛勤当自任。
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