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
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
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
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
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
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
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
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秋傍晚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寂寞孤独中的内心世界。
“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贫困的居所加上秋夜的寂寞,使得诗人倍感凄凉。
“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这里通过对落叶和清风的描写,营造出一个秋意浓厚的氛围。黄色的落叶铺满大地,如同初冬的霜雪一般,而清风则带来一股凉爽,仿佛站在清澈溪流的岸边。
“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夜深人静之时,诗人似乎听到了远处大雁的叫声,但周围却没有蝉虫的鸣叫。这里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声音的敏感和对孤独环境的细腻描摹。
“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诗人躺在床上,却始终无法入睡。即使是昏黄的油灯,也时而熄灭,再次点燃,但这都未能驱散夜晚的寂寞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在贫困孤独中挣扎、难以入眠的诗人形象。同时,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
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
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
觱篥吹篱响,熠耀傃阶明。
卢女流黄色,班姬捣素声。
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
英菲窈窕绿窗前,艳影扶疏翠戺连。
玉衡含照妍华夕,金风弄彩泬寥天。
流风逝水惊离索,十载幽栖对花萼。
无情羁宦却归来,有客伤秋叹荣落。
兰宫桂殿凤凰楼,帝台仙客恣攀游。
可堪残月鲈江梦,不奈连云骑省秋。
言追渔父赋归欤,寂寞蓬蒿掩敝庐。
旖旎繁英重入赋,婆娑生意最愁余。
人情感物多惆怅,白发红颜两相向。
东篱并就菊松姿,北山岂孤猿鹤望。
青葱摛藻记甘泉,潘陆春华此弃捐。
未忘温室琼瑶树,虚拟湘源杜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