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
觱篥吹篱响,熠耀傃阶明。
卢女流黄色,班姬捣素声。
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
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
觱篥吹篱响,熠耀傃阶明。
卢女流黄色,班姬捣素声。
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
这首诗是明代杨慎的《秋风引》,通过对秋风的描绘,展现了深秋季节的寒冷景象。"霜凛衔芦急"一句,通过"霜凛"和"衔芦",形象地刻画出秋风的凌厉,芦苇在风中瑟瑟作响。"秋深悬炭轻"则以比喻手法,形容秋风吹过,仿佛连挂在屋檐的炭火都变得轻盈,暗示天气之冷。
"觱篥吹篱响"进一步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声音,觱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的声音在篱笆间回荡,增添了凄凉的氛围。"熠耀傃阶明"则写秋风吹过台阶,光影摇曳,明亮而冷清。
"卢女流黄色"和"班姬捣素声"借用了典故,卢女指的是古代美女,这里可能暗指秋风中的落叶,像女子的黄发飘落;班姬则是东汉才女蔡文姬,捣素声则象征着秋天的纺织活动,与寒冷的季节相应。
最后两句"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由《明月引》的欢快主题,转为《苦寒行》的哀怨调子的感慨,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风的冷峻,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君不见昔时无诸城,荒丘断陇今人耕。
陵谷湮沈知几代,古人精灵竟何在。
忆昔无诸全盛时,都城百雉何逶迤。
连营国步分秦土,绘衮王章入汉仪。
山河巍巍那可恃,跃马屠龙今已矣。
列国犹传赤帝封,曲台尚对沧江水。
沧江水流去不还,故宫落日不堪看。
宝衣夜化空陵火,弓剑秋悬古殿寒。
故人西归从此去,策马秋芜城下路。
欲将陈迹问行人,落叶纷纷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