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望双溪,暮望双溪。双溪竟何在,白云白离离。
??云之下,宛宛见我居。
松杉槐影相掩映,碧瓦鳞次黑板扉。
灵根昔均庆,具迩同燕嬉。
一痛灵根殒,再惊伯氏违。呜呼伯氏,我心孔悲。
尔疾作兮,谁调刀圭。尔殒兮,谁进餔麋。
尔含殓兮,谁施衾□。尔临穴兮,谁执绋纚。
尔其虞兮,谁为奠卮。匜匪无人也,弗我弟为。
呜呼伯氏,我心孔悲。笳鼓竞惨切,旅馆风凄其。
安得两肘出翼翻然化黄鹄,千里万里望双溪而南飞。
精神恍恍听遐骛,此身局束将安之。
朝望双溪,暮望双溪。
我思伯氏无穷期,我思伯氏无穷期。
朝望双溪,暮望双溪。双溪竟何在,白云白离离。
??云之下,宛宛见我居。
松杉槐影相掩映,碧瓦鳞次黑板扉。
灵根昔均庆,具迩同燕嬉。
一痛灵根殒,再惊伯氏违。呜呼伯氏,我心孔悲。
尔疾作兮,谁调刀圭。尔殒兮,谁进餔麋。
尔含殓兮,谁施衾□。尔临穴兮,谁执绋纚。
尔其虞兮,谁为奠卮。匜匪无人也,弗我弟为。
呜呼伯氏,我心孔悲。笳鼓竞惨切,旅馆风凄其。
安得两肘出翼翻然化黄鹄,千里万里望双溪而南飞。
精神恍恍听遐骛,此身局束将安之。
朝望双溪,暮望双溪。
我思伯氏无穷期,我思伯氏无穷期。
这首挽歌《挽双溪词》是明代诗人张弼对亡故兄弟的深切哀悼之作。全诗以“朝望双溪,暮望双溪”开篇,营造出一种无尽思念与哀愁的氛围,双溪象征着逝去的生命与遥远的回忆,白云离离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飘渺。
接下来的描述,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亡者生前居住的环境:“云之下,宛宛见我居”,仿佛亡者仍在云间守护着家园。松杉槐影相映成趣,碧瓦鳞次栉比,黑板扉透露出一丝宁静与庄严。这些景物的描写,既是对亡者生前生活环境的再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然而,美好的景象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哀痛。“灵根昔均庆,具迩同燕嬉”,昔日的欢声笑语如今只能成为追忆。“一痛灵根殒,再惊伯氏违”,一句“灵根殒”和“伯氏违”直接点出了亡者的离世,痛楚之情溢于言表。
“呜呼伯氏,我心孔悲”,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哀悼。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假设性问题,如“尔疾作兮,谁调刀圭?尔殒兮,谁进餔麋?”等,进一步展现了失去亲人的无助与痛苦。最后,“尔含殓兮,谁施衾□。尔临穴兮,谁执绋纚。尔其虞兮,谁为奠卮”,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亡者身后事的无力感。
“匜匪无人也,弗我弟为”,诗人在此处反思,虽然身边不乏人,但真正能理解自己悲痛心情的只有亡故的兄弟。这句表达了对亡者独一无二地位的感慨。
“呜呼伯氏,我心孔悲”,再次强调了对亡者的哀悼之情。随后,诗人想象自己能够化身为鸟,跨越千山万水,飞往双溪,与亡者相聚,以此寄托对亡者的思念与哀悼。
“笳鼓竞惨切,旅馆风凄其”,通过描述哀乐与旅店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最后,“安得两肘出翼翻然化黄鹄,千里万里望双溪而南飞”,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亡者重聚的愿望,以及对亡者深深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亡者生前生活的回忆与对亡者离世后哀痛的表达,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破帽麻鞋肩伛偻,回头意若呼宗武。
行歌又似出关时,饭颗山前日当午。
公如冰玉天赋成,玉为温润冰为清。
庙中朱弦堂上曲,一唱三叹知遗声。
平生但饱主人饭,身后空传世上名。
萧条冷炙残杯气,寂寞千秋万古情。
吴僧笔端龙幻化,幻出前贤世无价。
可怜见画未见诗,更合爱诗方爱画。
平生何居士,一壑清江濆。
达观真大士,独往乃声闻。
我亦策蹇步,不甘子绝群。
追逐到灭景,回视嗟纷纭。
今朝玉府开,群仙剪瑶裙。
迷空散天花,万叠屯寒云。
赏心会两遂,百忧销一焚。
双凤已鸣似,神椎抗孤军。
更看阴沴尽,高檐挂晴曛。
野草何青青,野花亦莙莙。
王园翳烟树,东风开泉扃。
灵辰倏祥练,祖载何因循。
半生安陋巷,箪瓢澹无营。
天命有穷达,书生多苦辛。
北邙同一路,玄庐等枯荣。
我本里中子,升堂托微姻。
每怀杯渡语,惟士有常心。
几杖虽疏阔,眷眷敬爱深。
故家乔木瘁,不复典刑存。
流水桃花窅,飘零薤露音。
幽宫一以閟,清泪洒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