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老云中碧玉岩,经春犹自托松杉。
人间未必能知此,遮莫临风寄素缄。
栖老云中碧玉岩,经春犹自托松杉。
人间未必能知此,遮莫临风寄素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云中碧玉岩的栖息之乐的向往与珍惜,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栖老云中碧玉岩”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选择在云雾缭绕的碧玉岩上度过晚年的生活场景,隐喻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经春犹自托松杉”,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春天依然依附于松树和杉树之间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依赖,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托”字,形象地表达了僧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在自然界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后两句“人间未必能知此,遮莫临风寄素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他认为,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欣赏,甚至可能被视为孤寂或不被世人所理解。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仍然愿意通过“临风寄素缄”的方式,将自己的这份感悟传达给外界,希望能够引起共鸣,或是为后来者提供一种不同的生活思考角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
前瞻削成小,傍望卷旌空。
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
张琴未调轸,饮吹不至终。
自知心所爱,出入仕秦宫。
谁言连尹屈,更是莫敖通。
轻轺缀皂盖,飞辔轹云骢。
金鞍随系尾,衔璅映缠鬃。
戈镂荆山玉,剑饰丹阳铜。
左把苏合弹,旁持大屈弓。
控弦因鹊血,挽强用牛螉。
弋猎多登陇,酣歌每入丰。
晖晖隐落日,冉冉还房栊。
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
流苏时下帐,象簟复韬筒。
雾暗窗前柳,寒疏井上桐。
女萝托松际,甘瓜蔓井东。
拳拳恃君爱,岁暮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