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靖州张推官庭杰挽词》
《靖州张推官庭杰挽词》全文
宋 / 周必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青绶当年谩佩緺,力将儒素换豪华。

箧中深贮先贤传,门外常停长者车。

有子菑畬在经训,平生痼疾是烟霞。

花桥卜筑花山殡,太息中吴好事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ìngzhōuzhāngtuīguāntíngjiéwǎn
sòng / zhōu

qīngshòudāngniánmànpèiguājiānghuànháohuá

qièzhōngshēnzhùxiānxiánchuánménwàichángtíngchángzhěchē

yǒushēzàijīngxùnpíngshēngshìyānxiá

huāqiáozhùhuāshānbìntàizhōnghǎoshìjiā

注释
青绶:古代官吏的低级印绶,象征着较低职位。
谩佩緺:徒然佩戴,表示不切实际的追求。
儒素:儒家的朴素生活和学问。
豪华:世俗的荣华富贵。
箧中:箱子中。
先贤传:古代圣贤的著作或传记。
长者车:指有威望老人的车辆。
菑畬:耕种田地,这里代指儿子的学业。
经训:经典教育,儒家的教诲。
痼疾:长期难以治愈的疾病,此处比喻爱好。
烟霞:泛指山水景色,常用来形容隐逸生活。
花桥:以花装饰的桥,可能指园林中的景致。
花山殡:死后葬于花山,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太息:叹息,感慨。
中吴:古称苏州为中吴,这里指代苏州一带。
好事家:热衷于风雅之事的人家。
翻译
当年佩戴青绶带,只为换取世俗繁华。
箱中珍藏古圣贤的遗著,门外常有德高望重者的车驾。
儿子研读经书,一生爱好山水,平时的癖好就是游历名山大川。
在花桥边建屋,打算死后葬于花山,叹息这里是苏州一带热衷风雅之事的人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为靖州张推官庭杰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其人品的赞赏。首句“青绶当年谩佩緺”描绘了张推官年轻时虽然身着低级官职的青绶,但并未满足于现状,暗示他有更高的追求。“力将儒素换豪华”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志向,即通过努力提升自我,追求更为奢华的生活或事业。

“箧中深贮先贤传”赞扬了张推官对学问的珍视,他藏书丰富,研读先贤典籍,显示出其深厚的学识。“门外常停长者车”则描绘了他的人格魅力,常有德高望重之人来访,体现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有子菑畬在经训”提到他的后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延续了家族的书香门第。“平生痼疾是烟霞”以烟霞比喻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这可能是他生活中的乐趣和寄托。

最后两句“花桥卜筑花山殡,太息中吴好事家”描绘了张推官的身后事,他选择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安葬,显示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诗人对这位“好事家”的深深惋惜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挽词既赞美了张推官的才学与品格,也流露出对故人的哀思和对高尚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周必大

周必大
朝代:宋   字:子充   生辰: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
猜你喜欢

登云罩寺定光塔

视下曾无地,言高只有天。

常时云外影,今日塔前禅。

步步烟霞路,行行般若船。

问谁经到此,尚有俗尘蠲。

(0)

游香山·其三

峦翠罨窗纱,栖云敞且嘉。

清风披北榻,秋水对南华。

时学张颠草,閒烹顾渚茶。

词臣群退食,谁与斗吟叉。

(0)

玩初月

晚晴天宇阔,哉魄生西嵲。

寒光经雪后,淰淰增皎洁。

毡室纸窗明,坐对殊清绝。

地炉兽炭红,玉檠燄花结。

良宵即渐长,疏影尤堪悦。

(0)

度辽水

镜影照龙旃,桥山展谒旋。

宁同贞观后,撠挶为开边。

(0)

过蒙古诸部落·其一

苇室毡庐尽可居,羊膏酥粥美何如。

生来未解机关巧,浑噩犹存太古初。

(0)

下舂隐桑榆,枪竿横夕霭。

辕门鸣鼓角,周庐列旌旆。

猎火燎平原,人马声喧会。

时巡伊古重,武备我朝最。

上陵展积忱,便途经塞外。

皇皇祖宗业,金瓯巩且泰。

来王无近远,奕世斯永赖。

治安吾多惭,继序遑敢懈。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