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老人溪上住,野梅官柳桥西路。
碧鸡坊外少人行,晓带春星自来去。
荒基藓合无寻处,峡川万古流诗句。
紫芝之孙居澄江,琼茅结宇青竹窗。
南墙夜深塔铃语,古寺白鹤飞来双。
索我新吟写君趣,开卷悠然起幽思。
我尝十年卜山居,经营未有瀼西地。
风流纵似老参谋,资给应无贤录事。
愿君分借半间云,胜日当携茶具至。
浣花老人溪上住,野梅官柳桥西路。
碧鸡坊外少人行,晓带春星自来去。
荒基藓合无寻处,峡川万古流诗句。
紫芝之孙居澄江,琼茅结宇青竹窗。
南墙夜深塔铃语,古寺白鹤飞来双。
索我新吟写君趣,开卷悠然起幽思。
我尝十年卜山居,经营未有瀼西地。
风流纵似老参谋,资给应无贤录事。
愿君分借半间云,胜日当携茶具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溪边的老者,浣花老人,他的居所位于野梅盛开和官柳夹道的小路旁,环境清幽。碧鸡坊外行人稀少,他独自在清晨带着星星的照耀来去。周围的荒废遗址被青苔覆盖,难以寻觅,而溪谷中流淌着万古不息的诗句,仿佛在诉说着历史。
诗人接着提到一位名叫紫芝的后裔,居住在澄江边,他的草堂建在竹林之中,屋檐下是青翠的窗户。夜晚,南墙边传来古塔的铃声,伴随着一对白鹤飞过,增添了静谧的禅意。诗人请求朋友允许他将自己的新作书写于此,以表达对朋友生活的欣赏和对草堂环境的向往。
诗人自述曾有十年的心愿,想要在山中筑庐,但尚未觅得理想的居所。他自嘲即使有如老参谋般的风流才情,恐怕也无法像贤录事那样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最后,他恳切地希望朋友能分享半间草堂,好在晴朗的日子一同品茗赏景。
整首诗通过描绘俞氏草堂的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晋州之西,山曰藐姑,有泉源源流不潴。
疏为八道沟与渠,坐令瘠土成膏腴。
多黍多稌多麻蔬,沄沄万亩棋局如。
田家终岁惟勤劬,虽有乾旱无忧虞。
割牲酾酒父老趋,坎坎击鼓吹笙竽。
报答龙神醉饱馀,宛若泽国江乡居。
晋州之东民岂迂,耕种自亦为农夫。
年年汲井井欲枯,赤日炙背田不濡。
父子筋力疲辘轳,肩赪汗浃良区区。
老我见此空嗟吁。
谁把劳逸分两途,凶年且为宽赋租。
无虑无营得自如,乱红狼籍绿阴初。
莫贪视盗诛锄术,轻换齐民种莳书。
风物最怜清且好,宾朋那患数斯疏。
高谈亹亹还终晷,坐觉庭花影上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