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关时论,将因与世违。
受金廉吏枉,疑璧众人非。
淮海孤舟别,匡山白首归。
天寒江上雁,但恐尺书稀。
不复关时论,将因与世违。
受金廉吏枉,疑璧众人非。
淮海孤舟别,匡山白首归。
天寒江上雁,但恐尺书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盛鸣世创作的《送泰州李太守》。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太守离任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官场风气的忧虑。首句“不复关时论”暗示了对时局的淡漠,不再过多关注世俗的议论;“将因与世违”则表达了诗人与现实社会的不合,可能是因为廉洁自守而显得格格不入。接下来的两句“受金廉吏枉,疑璧众人非”,通过对比,揭示了官场中接受贿赂的不正之风,以及人们对清廉官员的误解。
诗人以淮海为背景,描绘了李太守孤独的离别情景,暗示了他的清高和孤独。“匡山白首归”则寄托了对李太守退休归隐生活的想象,希望他在匡山终老,远离尘嚣。最后两句“天寒江上雁,但恐尺书稀”,以冬天江面上雁南飞的景象,寓言友人离去后,自己可能难以收到他的消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官场腐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五十年来,斯文何屯蹇。
雅正遂彫缺,浮薄竞相扇。
在上无宗主,淫哇千万变。
后生益纂组,少年事彫篆。
仁义仅消亡,圣经亦离散。
其徒日已多,天下过大半。
路塞不可辟,甚于杨墨患。
辞之使廓如,才比孟子浅。
患大恐不救,有时泪如霰。
大贤为时生,去圣犹未远。
昔日到汶上,熙道始相见。
知道在熙道,一见不敢慢。
尊之如韩孟,与道作藩翰。
今春来南都,明复去京辇。
未识心相通,所怀恨未展。
明复无羁缚,我有守官限。
南走三百里,访我殊不倦。
剧谈露胸臆,胸臆无畔岸。
高文见事业,事业盈编简。
一一皇霸略,纵横小管晏。
磊磊王相才,上下包周汉。
二贤信命世,实为有道见。
天使扶斯文,淳风应可逭。
我缀二贤末,材驽愧款段。
《寄明复熙道》【宋·石介】四五十年来,斯文何屯蹇。雅正遂彫缺,浮薄竞相扇。在上无宗主,淫哇千万变。后生益纂组,少年事彫篆。仁义仅消亡,圣经亦离散。其徒日已多,天下过大半。路塞不可辟,甚于杨墨患。辞之使廓如,才比孟子浅。患大恐不救,有时泪如霰。大贤为时生,去圣犹未远。昔日到汶上,熙道始相见。知道在熙道,一见不敢慢。尊之如韩孟,与道作藩翰。今春来南都,明复去京辇。未识心相通,所怀恨未展。明复无羁缚,我有守官限。南走三百里,访我殊不倦。剧谈露胸臆,胸臆无畔岸。高文见事业,事业盈编简。一一皇霸略,纵横小管晏。磊磊王相才,上下包周汉。二贤信命世,实为有道见。天使扶斯文,淳风应可逭。我缀二贤末,材驽愧款段。
https://shici.929r.com/shici/SW1zhAw.html
感帝开鸿绪,薰风正阜生。
亿年逢景运,万国赞丕平。
瑞霭承龙阙,晨曦启凤城。
胪宾趋陛墄,乐舞备韶英。
译导来珍贡,酺欢洽颂声。
曼龄均庆祝,闿泽慰群情。
地有扪参远,人怀就日诚。
愿将民共乐,聊以报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