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京邸冬夜读书》
《京邸冬夜读书》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古风

昨日中旨下,率钱修离宫。

读诏私太息,此举宜从容。

圣人秉纯孝,不暇权始终。

长乐楼百尺,积庆花千重。

取足天下养,承欢良无穷。

四海幸平台,物力犹未充。

岛夷怙群丑,鼾睡长安中。

诚宜法文景,励治威诸戎。

安可舍禁钥,危照甘泉烽。

台疏閒一上,未得回宸衷。

贤傅造辟言,主德本至聪。

岂不念民瘼,何难罢新丰。

事关国根本,连章期诸公。

冗官未食禄,涕泪徒沾胸。

伏阙讵可效,草奏谁为通。

负此读书力,仅争章句功。

漆室夜深讥,四顾无予同。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李慈铭的《京邸冬夜读书》,表达了他对朝廷决策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昨日中旨下,率钱修离宫”揭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即朝廷正在下令筹措资金修复离宫。他对此持有保留态度,认为应当“从容”行事。

接下来,诗人批评了仓促之举,认为圣人应以孝道为先,不应忽视长远考虑。“长乐楼百尺,积庆花千重”描绘了宏大工程的景象,但诗人担忧这将消耗过多民力,“取足天下养,承欢良无穷”暗示了可能带来的负担。

诗人指出国家尚未完全安定,外患犹存,“四海幸平台,物力犹未充”,暗示了财政压力和外部威胁。他建议效仿文景之治,励精图治,警惕边疆之事,而非轻易耗费国库。

诗人对于自己的无力改变现状感到无奈,“台疏閒一上,未得回宸衷”,表达出对皇帝未能采纳谏言的失望。他引用贤臣进言的例子,强调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并呼吁同僚们联名上书,共同关注国家的根本大计。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空有读书之才,却只能在章句之间争斗,深感悲哀,“负此读书力,仅争章句功”。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徐仲常朝奉挽诗一首

岂弟临民契昔贤,政成终自弛蒲鞭。

暮年三径师元亮,故国扁舟老计然。

北陌东阡遗杖履,后冈前道锁风烟。

郎君秀美如圭璧,会有恩光贲下泉。

(0)

题丁氏堂六言四首·其二

杯觞竞照群玉,衣袂常沾翠岚。

不怕峰前路滑,石头是我同参。

(0)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其六

猛将心期箭有神,争前知贼不知身。

圣恩令贷签军死,汝是中朝个里人。

(0)

寄云门长老持公一首

梦境清游记昔曾,而今双鬓已鬅鬙。

此生有分寻云水,到处逢人说葛藤。

紫芋波棱真在眼,青鞋布袜未输僧。

会投枯木堂中老,只恐诗情罢不能。

(0)

龟溪左顾亭二首·其二

溪面寒无风,澄莹千丈绿。

我欲放轻舠,霜镜不可触。

(0)

天长道中作饥来驱我去二首寄呈刘卢二御史·其二

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如。

我饥亦何惭,所叹为此躯。

明发着征衫,薄暮投郊墟。

烟林号怒风,牛背立饥乌。

境恶梦多悸,愁孤郁难舒。

念初别乡邦,短楫穿菰芦。

眼中两御史,炯炯冰在壶。

清游失追攀,负此山绕湖。

我行日已西,回首风牵裾。

两公饫文章,笔端吐新腴。

愿言继残膏,龟肠正空虚。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