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霓裳中序第一》
《霓裳中序第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词牌: 霓裳中序第一

花残委碧藓。恨杀红深和绿浅。香冷啼痕犹暖。

正蝶影烟沉,莺歌风断。春归难缓。

待与谁、尊酒持饯。人将老,玉颜未驻,要把翠娥选。

衰损。求仙休晚。且导引、熊经一转。须知来日苦短。

坠马擎杯,舞鸾弄管,帝乡应未远。

早蠲愁、荒淫不返。从师去、女生相逐,玉女一行满。

(0)
鉴赏

这首《霓裳中序第一》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春景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充满了对青春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

词的开篇“花残委碧藓”,以凋零的花朵铺陈出一幅春尽花落的画面,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恨杀红深和绿浅”一句,通过对比红花与绿叶的色彩,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香冷啼痕犹暖”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渐淡的氛围,即使香气已减,但还有温暖的痕迹留存,仿佛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正蝶影烟沉,莺歌风断”两句,以蝴蝶的影子在烟雾中消失、黄莺的歌声被风吹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逐渐消散,生机不再。而“春归难缓”则直接点明了春天无法挽留的主题,预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待与谁、尊酒持饯”一句,表达了词人在面对春去秋来、时光荏苒时的无奈与孤独,似乎在寻找一种寄托,希望能与知己共饮,以此来延缓时光的流逝。“人将老,玉颜未驻,要把翠娥选”则透露出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深深忧虑,渴望留住青春,选择美丽女子作为寄托。

“衰损。求仙休晚。且导引、熊经一转”几句,表达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认为追求长生不老不应太迟,应该及时采取养生之道,如导引、熊经等传统养生方法,以期延长生命。

最后,“须知来日苦短。坠马擎杯,舞鸾弄管,帝乡应未远”几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即使在短暂的生命中,也要尽情享受生活,如同骑马举杯、舞鸾弄管,追求快乐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认为美好的生活并不遥远。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西江月·沐浴即非卯酉

沐浴即非卯酉。
子时冬至休求。
但行中道本无修。
方信无中生有。
宇宙在乎吾手,常骑铁马闲游。
无拘无束且优游。
日夜簪花酌酒。

(0)

西江月·学道先明玄牝

学道先明玄牝,修真须用工夫。
三般药物不偏枯。
也要坚刚一悟。
月下擒来玉兔,海中捉出金鸟乌。
半时运火入坤炉。
炼得神丹坚固。

(0)

沁园春 虎

生在西山,常居东谷,出没无时。
向枯树岩前,幽泉涧畔,饥*渴饮,饱暖随宜。
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
谁知得。
但无忧无*餐渴饮,饱暖随宜。
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
谁知得。
但无忧无惧,断绝狐疑。
等闲剔起双眉。
有万里风生八面威。
自踏叶巡山,不离元所,一灵不昧,百兽皈依。
跳下悬崖,咆哮振地,月白山寒水满溪。
收牙爪,且藏身遁迹,独步云归。

(0)

满江红·太极浑沦

太极浑沦,才开口、便分仁义。
把清真支离,大道已废。
世事机谋求愈远,人情往复相牵系。
都不如、收拾早回头,安心意。
是非场,急回避。
人我山,俱抛弃。
这修道工夫,专柔其气。
万物抽添明进退,神炉静默牢封闭。
得一火、炼出个金刚,超天地。

(0)

沁园春 渔

不种田园,投闲江海,远绝尘踪。
保一家性命,扁舟为屋,随机应舵,逐浪乘风。
九曲江头,三元潭里,直把银钩堕水中。
波深底,把金鳞钓出,回棹孤峰。
三男三女和同。
向砂锅净洗热炉烘。
或敲冰煮茗,渴饮一碗,得鱼换酒,共酌三钟。
蓑衣解开,箬笠放下,醉唱升平月满篷。
江天阔,看一篙点处,粉碎虚空。

(0)

挂金索·三更鸡叫

三更鸡叫,冬至阳初动。
取坎填离,直向泥丸送。
火运周天,炉内铅投汞。
九转丹成,白雪飞仙洞。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