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膝坐盘陀,以耳观无碍。
一匊悲心海样深,何时空却众日界。
抱膝坐盘陀,以耳观无碍。
一匊悲心海样深,何时空却众日界。
这首诗《观音赞(其二)》由宋代僧人释月涧所作,通过“抱膝坐盘陀,以耳观无碍”这两句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诗人以“抱膝坐盘陀”的姿态,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专注,仿佛在冥想中与世界对话,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越。“以耳观无碍”,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理解,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在寂静中领悟宇宙真理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一匊悲心海样深,何时空却众日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悲心”比作深邃的海洋,暗示了悲悯之心的广大与深沉,能够容纳世间一切苦难与痛苦。同时,“何时空却众日界”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修行或觉悟,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让整个世界充满和谐与光明。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宇宙及众生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艺术上,它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既含蓄又强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
分干自岱宗,冈峦雄且秀。
历城作南屏,洪荒判早就。
偶来恣揽结,望远欣所遘。
驻辇傍云关,步屧跻萝岫。
初无五丁斧,石佛谁所镂。
拈花或龈笑,悲物或眉皱。
其下有空洞,淙淙出乳窦。
精室筑左侧,琴书芳润漱。
两树丁香花,芳菲绿阴茂。
开窗纳烟霞,俯槛睇锦绣。
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
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
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