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干自岱宗,冈峦雄且秀。
历城作南屏,洪荒判早就。
偶来恣揽结,望远欣所遘。
驻辇傍云关,步屧跻萝岫。
初无五丁斧,石佛谁所镂。
拈花或龈笑,悲物或眉皱。
其下有空洞,淙淙出乳窦。
精室筑左侧,琴书芳润漱。
两树丁香花,芳菲绿阴茂。
开窗纳烟霞,俯槛睇锦绣。
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
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
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
分干自岱宗,冈峦雄且秀。
历城作南屏,洪荒判早就。
偶来恣揽结,望远欣所遘。
驻辇傍云关,步屧跻萝岫。
初无五丁斧,石佛谁所镂。
拈花或龈笑,悲物或眉皱。
其下有空洞,淙淙出乳窦。
精室筑左侧,琴书芳润漱。
两树丁香花,芳菲绿阴茂。
开窗纳烟霞,俯槛睇锦绣。
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
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
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千佛山的游览体验,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泰山之巅延伸而来的山脉,其雄伟与秀丽并存。他偶然来访,尽情欣赏,远眺时心情愉悦。乘坐马车靠近云雾缭绕的山关,步行至藤萝覆盖的山峰。
诗中提到的“五丁斧”是古代神话中的工具,这里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形成,暗示山石的雕刻并非人工所为,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通过“拈花”、“悲物”的细节,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细腻感受,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微笑,也有对世间变迁的忧愁。
下方的空洞中,泉水潺潺,从乳状的石缝中流出,精美的寺庙建于一侧,琴声与书香相映成趣,四周被丁香花的香气和浓密的绿荫环绕。打开窗户,烟霞尽收眼底;俯身栏杆,锦绣般的景色尽在脚下。诗人还提到了泰麓山,这里是观赏云海的好地方,他已经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在探索奇景后,他在此地停留,直到消磨了一个清静的午后。
最后,诗人感悟到自然界的无穷魅力,以及心灵的广阔空间,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