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宜钗佩杂。是重台拖试,绣帮红窄。
晓梦谁寻,向海棠庭院,隔烟轻蹑。
觅去偏遥,剩露藓、几痕香湿。
蓦唤笼鹦,一转回廊,听来还霎。三五沉沉秋夕。
记月约重门,误伊残叶。
半晌俄延,定倩人扶共,软难禁力。
唱起吴宫秋草,又帘阴传拍。
想到无声旧事,莲花步贴。
锵宜钗佩杂。是重台拖试,绣帮红窄。
晓梦谁寻,向海棠庭院,隔烟轻蹑。
觅去偏遥,剩露藓、几痕香湿。
蓦唤笼鹦,一转回廊,听来还霎。三五沉沉秋夕。
记月约重门,误伊残叶。
半晌俄延,定倩人扶共,软难禁力。
唱起吴宫秋草,又帘阴传拍。
想到无声旧事,莲花步贴。
这首《三姝媚.屧声》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词中以“屧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海棠庭院中的轻盈步态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开篇“锵宜钗佩杂”,以金钗玉佩的碰撞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华贵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重台拖试,绣帮红窄”描绘了女子穿着精致绣鞋行走的情景,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通过“晓梦谁寻”一句,引出对未知情感的探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遐想的空间。
“向海棠庭院,隔烟轻蹑”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女子动作的轻盈,仿佛在烟雾缭绕中漫步,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接下来的“觅去偏遥,剩露藓、几痕香湿”则通过露水和苔藓的细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微妙变化。
“蓦唤笼鹦,一转回廊,听来还霎”这一句,通过与笼中鹦鹉的互动,巧妙地将自然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通过“听来还霎”的描述,表达了短暂而美好的瞬间感受。
“三五沉沉秋夕。记月约重门,误伊残叶”将场景切换至秋夜,月光下的庭院显得格外宁静,月约重门的回忆与残叶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既勾勒出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最后,“半晌俄延,定倩人扶共,软难禁力”描绘了女子在情感上的挣扎与依赖,通过“软难禁力”四字,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柔软与无力感。而“唱起吴宫秋草,又帘阴传拍”则以吴宫的典故,以及帘阴传拍的声音,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饱满。
“想到无声旧事,莲花步贴”作为结尾,以“无声旧事”呼应开头的“锵宜钗佩杂”,通过“莲花步贴”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女子轻盈的步伐,也寓意着情感的纯净与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交融,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顷余游巩洛,值子入天台。
当时群卿士,共羡出氛埃。
荏苒逾一纪,却向人间来。
问子何为尔,言兴般若台。
虽将发愚闇,般若安在哉。
此教久已炽,增海非一杯。
我言亦爝火,岂使万木灰。
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
子勿疑我言,遂以为嫌猜。
忽闻携锡杖,思向石桥回。
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
嘉辞遍入口,幸足息岩隈。
哀哀彼邓子,扶柩归长沙。
朝暮哭失声,惊聒墙上鸦。
飞去复飞还,相与栖水涯。
卜葬不当缓,早晚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