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东海之上有十洲,群仙出入洲上头。
瑶花琪树聚麟凤,不与尘世同春秋。
吾池不啻涔蹄水,孰谓蓬瀛敢相拟。
独怜亦复椭双洲,云霞嶪岌烟波里。
飞桥子午凌空虚,朱阑绿柳阴扶疏。
亭台倒影山色好,四顾弥望皆芙蕖。
清风为宾月为友,但恨不将池变酒。
恍如乘槎泛天河,又疑身在无何有。
从知云海空复空,仙凡一笑将无同。
浪游不必访弱水,人间亦有蓬莱宫。
吾侪小人可惜无仙骨,由来二洲不是池中物。
吾闻东海之上有十洲,群仙出入洲上头。
瑶花琪树聚麟凤,不与尘世同春秋。
吾池不啻涔蹄水,孰谓蓬瀛敢相拟。
独怜亦复椭双洲,云霞嶪岌烟波里。
飞桥子午凌空虚,朱阑绿柳阴扶疏。
亭台倒影山色好,四顾弥望皆芙蕖。
清风为宾月为友,但恨不将池变酒。
恍如乘槎泛天河,又疑身在无何有。
从知云海空复空,仙凡一笑将无同。
浪游不必访弱水,人间亦有蓬莱宫。
吾侪小人可惜无仙骨,由来二洲不是池中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充满了浪漫与幻想。诗人以东海上的十洲为背景,想象中的十洲群仙出入,瑶花琪树环绕,麟凤飞翔,与尘世的四季轮回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将自己所在的池塘与传说中的蓬瀛岛相比较,虽然规模不及蓬瀛,却也自有一番风韵。
诗中提到的“双洲”,位于云霞与烟波之中,飞桥连接子午之间,朱栏绿柳点缀其间,亭台倒映于山水之间,四周尽是荷花。诗人在此享受着清风明月的陪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饮酒赋诗的向往。他仿佛乘坐木筏穿越天河,又似置身于一个超脱现实的境界,体验着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虽非仙人,却也渴望能与仙人共游,体验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活。他指出,即便不寻访遥远的弱水之地,人间也有如蓬莱宫一般的仙境存在。然而,作为凡人,他感叹自己无法拥有仙人的灵性,只能羡慕地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