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冷天公本无意,喜暄畏冷自人情。
抚时端可通于政,以重为威底有成。
暄冷天公本无意,喜暄畏冷自人情。
抚时端可通于政,以重为威底有成。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暖三首(其二)》。诗中以“暄冷”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情世故相联系,展现出诗人对世间万物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
“暄冷天公本无意”,诗人首先描绘了自然界中气温变化的现象,指出这种变化并非天公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规律的体现。这里的“天公”象征着自然界的主宰,而“无意”则强调了自然现象的客观性和无意识性。
接着,“喜暄畏冷自人情”一句,诗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类比,指出人们对于温暖的喜爱和对寒冷的畏惧,是一种普遍的人之常情。这里通过对比自然与人类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的理解。
“抚时端可通于政”,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政治治理联系起来,提出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应当像对待自然变化一样,顺应时势,灵活应变。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智慧的思考,也暗示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领导者应当具备的洞察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以重为威底有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运用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权威并非来自于强制和压迫,而是在于通过合理的手段和策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理想政治状态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引申出对社会、政治乃至人性的深刻洞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问讯南州守。
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今否。
涉尽风涛凭个甚,一瓣心香在袖。
人竞说、顽哉此叟。
识破荣途皆幻境,只形骸、已累它何有。
姑勉尔,应之手。
休烦下太勤占候。
怕漂零、江湖易老,光阴难又。
兔魄初生人初度,期共婵娟长久。
赖此月、于人犹厚。
燕颔封侯非我事,早携书、归卧吾庐旧。
渝此约,有如酒。
平生宦海,是几番风雨,几番霜雪。
绿野来归身强健,镜里微添华发。
剑束床头,书寻架上,富贵轻于叶。
南坡石竹,年来尤更清绝。
好是梅坞松关,对湘溪一曲,翠屏千叠。
柱杖蓝舆诗卷里,尚小东山勋业。
只恐鸥盟,难忘鹤怨,未是闲时节。
片云收却,照人依旧明月。
怅浮生、俯仰迹成空,依然此江山。
对秋容如画,天长雁度,水阔鸥闲。
追游未甘老态,凭酒借红颜。
归骑斜阳外,柳老荷残。
幸对黄花时节,喜宾朋晤语,烽火平安。
仅风巾一笑,名尚满人寰。
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
姑聊尔,招呼楚调,慰藉南冠。
问秋光、乞得一宵闲,满引玉东西。
喜亲朋咸集,宴酣真乐,非竹非丝。
坎止流行付分,岂尽是人为。
试向君平卜,还可前知。
自笑头颅如此,奈乌轮难系,驹隙如驰。
慨壮图已矣,指地不须锥。
任从渠、翻云覆雨,愿老于耕钓乐于诗。
三军事,天家自有,大将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