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扉松底江干路。但梦里、幽寻去。
曾趁东风游几度。花光映槛,山光当户。
款语相携处。也应念我来何暮。误道耽吟好春句。
知否病中愁若许。寥天泼墨,浓云堆絮。
卧听潇潇雨。
双扉松底江干路。但梦里、幽寻去。
曾趁东风游几度。花光映槛,山光当户。
款语相携处。也应念我来何暮。误道耽吟好春句。
知否病中愁若许。寥天泼墨,浓云堆絮。
卧听潇潇雨。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作《青玉案·用贺方回韵寄螺江大嫂二首(其一)》是郑元昭所作,以松树下的江边小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梦境般的幽深景象。"双扉松底江干路",开门见山地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仿佛在暗示着词人与大嫂之间的情感纽带。
"但梦里、幽寻去",表达了词人对往昔与大嫂共度的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些温馨的回忆只能在梦中追寻。"曾趁东风游几度",通过东风和游历,进一步渲染了昔日的欢愉与惬意。
"花光映槛,山光当户",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花影斑驳、山色入户的画面,展现了二人曾经共享的宁静生活。"款语相携处",则直接描绘了两人亲密无间的交谈场景。
然而,词人感叹"也应念我来何暮",暗示大嫂可能已经忘记了他来访的时间,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误道耽吟好春句",词人自嘲自己过于沉迷于诗词创作,以至于忽视了现实中的情感交流。
最后,"知否病中愁若许"揭示了词人此刻的内心状态,他在病中满是愁绪,而这些愁绪源于对大嫂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寥天泼墨,浓云堆絮",以天气的变化象征着词人心境的阴郁,"卧听潇潇雨"则以雨声衬托出他的孤寂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当前处境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大嫂深深的思念以及自我反思的情感世界。
谢病台阶别邃旒,更荣符钥守司州。
箧书已辩恩难报,台礼虽颁政未修。
漱石洛波鸣佩晓,插云嵩色绀屏秋。
烦君丽句催登览,欲便长随麋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