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望不极,携屐上长干。
众鸟忽飞去,青山独自看。
草肥三月雨,云湿万峰寒。
怀古荒台畔,烟花六代残。
春游望不极,携屐上长干。
众鸟忽飞去,青山独自看。
草肥三月雨,云湿万峰寒。
怀古荒台畔,烟花六代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中登高远眺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的壮丽景色。
首联“春游望不极,携屐上长干”,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行动,春天的游赏让人心旷神怡,诗人带着木屐,踏上了一条通往高处的道路,预示着将有一番不同寻常的体验。
颔联“众鸟忽飞去,青山独自看”,通过鸟儿的突然离去,反衬出青山的静默与孤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或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独自凝视着青山,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或是反思着什么。
颈联“草肥三月雨,云湿万峰寒”,描绘了雨后草色的丰茂与山峰的湿润,以及由此带来的寒冷感。这里的“三月雨”不仅指具体的天气现象,也可能暗喻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更迭,而“万峰寒”则可能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深远。
尾联“怀古荒台畔,烟花六代残”,将视角拉回历史,诗人站在荒废的古台上,遥想六朝繁华已逝,只剩下烟雾缭绕的景象。这不仅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也是对当下与过往之间联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自然与历史的双重关照。
少年妄有意,与世扶危颠。
神游渺八极,讵尝□□□。
□□覆天地,鼎沸同熬煎。
勺水空自扬,偶兹微命完。
贪夫遂□欲,得所恬以安。
君子抱古见,十事十不然。
观人眼难开,不如返自观。
此心既已了,口亦何必言。
木落雨淅沥,灯昏鼠窥觎。
早卧定不寐,鲁经略卷舒。
共姬一妇人,葬与嫁之初。
四十三年间,九见褒笔书。
傅母夜阙一,甘就焚如枯。
表此以愧彼,有躯不如无。
西子沼人国,改事遨五湖。
嗟嗟东昏侯,犹不失玉奴。
紫阳元日得晴日,晓鹊声边骈贺客。
玉梅烂漫照椒觞,尽我真珠红一石。
祁山山下初立春,马上送迎逢故人。
故人挈榼藉芳草,啼鸟游丝天气新。
吟鞭转入西江路,宝月欲圆碧霄暮。
南方战罢闻者喜,尽道上元仍甲子。
卒然军兴由盗兴,千里无烟况有灯。
鸡犬逃生且未暇,上元之雨吾何憎。
万马还营速须早,放与田家蚕麦好。
甲子之雨恐不可,听彼谣言愁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