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康庐插南斗,其西柴桑山。

我往挹风竹,如听渊明言。

作歌以自挽,于今垂千年。

有口可与饮,公心谁其传。

(0)
翻译
康庐山高插入南斗星,西边则是著名的柴桑山。
我曾前往那风竹之地,仿佛聆听陶渊明般的言语。
我作歌抒怀,这首诗流传至今已近千年。
虽然有口可述,但公心之道谁又能传承呢?
注释
康庐:指庐山。
南斗:古代星宿名,象征南方。
柴桑山:位于江西九江,是陶渊明的故乡。
挹:汲取,引申为欣赏。
风竹:风吹竹林,形容环境清幽。
渊明言:陶渊明的思想或诗歌。
挽:挽歌,哀悼或自挽之意。
垂千年:流传了数百年甚至千年。
口可与饮:可以述说或传达。
公心:公正无私的心。
谁其传:谁能继续传承这种精神。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自然之中与古人对饮的幻想。"康庐插南斗, 其西柴桑山"中的“康庐”可能指的是古代星官名,意境开阔,将听筒插入南斗七星之中,这是诗人超脱现实、与宇宙沟通的一种意象手法。其后“其西柴桑山”则是具体的地理环境描写,柴桑即今江西省上饶县一带,是古时文人墨客常游之地。

“我往挹风竹,如听渊明言。”诗人行走在风中的竹林里,感觉就像是在聆听东晋名士陶渊明的说话,这里的“挹”字用得非常生动,它既可以理解为吸收、感受,也可解作仿佛、似乎,是对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怀。

“作歌以自挽,于今垂千年。”这里诗人提到自己创作歌曲以自我陶醉,这些作品将会流传千年,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时间的超越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生命力的坚信。

最后两句“有口可与饮,公心谁其传。”则是对能和古人共饮的人或心灵相通之人的追问,是一种无奈与孤独。这里的“有口”指的是愿意倾听诗人心声的人,“公心”则是指那些能够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人,这里的“传”字,既可以理解为传递,也可解作传承,是对真正能够理解自己精神世界之人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想象与古人陶渊明对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历史文化的深刻感受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挽应宝时妻联

夜月冷皋桥,尚有余芬留德耀;

秋风鼓庄缶,不堪清泪洒安仁。

(0)

挽顾伯母联

贱子无似,德少而辞多,只与郎君同学同志,得母之矜怜,已矣平生,弗俟遭丧犹下泪;

大兄有言,亲亡则身老,莫知人间何世何年,于我乎萧瑟,哀哉此语,孰能处变不伤心。

(0)

挽张之洞联

惟其存古,乃足维新,采摭良规,每于隐微挽国是;

我方远来,公竟长往,摩挲遗泽,空从简册想生平。

(0)

赠王廷绍联

南士渊源承北学;秋曹门馆坐春风。

(0)

挽曾国荃联

公自足青史千秋,系天下安危,百战力支全局在;

我愿为苍生一哭,数中兴将帅,忧时始觉替人难。

(0)

挽曾国藩联

蓄道德能文章,是衡湘间气所钟,一代宗风更谁嗣;

以儒臣兼武略,平东南数省大难,中兴事业独公多。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