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昨夜梦瀛洲,踪迹无端出九州。
历历风烟诸岛碎,茫茫星斗四天浮。
题诗剩欲誇奇观,报国何曾效细流。
回首中原青一发,祇应西北倚高楼。
觚棱昨夜梦瀛洲,踪迹无端出九州。
历历风烟诸岛碎,茫茫星斗四天浮。
题诗剩欲誇奇观,报国何曾效细流。
回首中原青一发,祇应西北倚高楼。
这首诗以梦境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现实的想象世界。"觚棱昨夜梦瀛洲",诗人似乎在梦中游历了遥远的仙境,随后“踪迹无端出九州”,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接着,“历历风烟诸岛碎,茫茫星斗四天浮”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岛屿在风烟中破碎,星辰在天空中闪烁,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变迁和宇宙奥秘的思考。
“题诗剩欲誇奇观,报国何曾效细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他渴望通过创作诗歌来展现独特的见解和奇观,但又感叹自己未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仅仅像涓涓细流般微不足道。这种自我反省和对国家责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个人价值的深刻反思。
最后,“回首中原青一发,祇应西北倚高楼”两句,诗人回望祖国,虽然满头白发,却依然坚定地站在高楼之上,眺望着远方。这不仅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也象征着他虽年老但仍怀有壮志,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的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对国家责任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
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
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符读书城南》【唐·韩愈】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https://shici.929r.com/shici/DjIx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