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官从宦复何如,冒宠叨荣最有馀。
五载滥批黄纸敕,半生曾典紫泥书。
安民济物才无取,报国酬恩志未疏。
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
历官从宦复何如,冒宠叨荣最有馀。
五载滥批黄纸敕,半生曾典紫泥书。
安民济物才无取,报国酬恩志未疏。
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
这首诗是李昉的作品,时间上处于唐末宋初的过渡时期。诗人通过自述往事,反映了自己从宦官到退隐的经历,以及对仕途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历官从宦复何如”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官场生涯进行了反思,认为这些经历不过是浮华虚名。接着,“冒宠叨荣最有馀”,则指出自己在仕途上得到的恩宠和荣誉其实多余无用。
“五载滥批黄纸敕”和“半生曾典紫泥书”,诗人回顾了自己长时间处理官文书信的经历,这些工作显得繁琐而乏味。黄纸敕是皇帝颁布的文书,紫泥书则可能指的是官府用来记录重要事项的档案。
“安民济物才无取”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在为官之路上未能实现安定民生、助人自济这一理想的遗憾。紧接着,“报国酬恩志未疏”,则是诗人的内心深处仍有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感激,但这种情感尚未得到完全释放。
最后两句“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描绘了一位皇帝对国境安全的关切,而诗人自己却选择了隐居生活,保持着一种超然世外的平静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官员在仕途上所面临的矛盾与挑战,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
飘飖搏击便,容易往来游。
草露亦多湿,蛛丝仍未收。
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
人生待富贵,为乐常苦迟。
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
尽将酤酒饮,酩酊步行归。
名姓日隐晦,形骸日变衰。
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