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僧娟娟珩上人,诗如岳面青嶙峋。
旁支小山各秀出,吞云泄雨干星辰。
陈高复来说珩好,思若美玉蒸孚尹。
我老于诗苦思短,援笔欲下仍嚬呻。
奏香拟绕玉皇案,放棹却入桃源春。
艰难若此良自笑,束烧不爇釜底尘。
如何诸君擅天巧,珩也又复能清新?
百年几见光岳合,四海此喜文章纯。
吾闻桑门重行解,言必与道无碯磷。
西风摇落雁南乡,长歌送子空沾巾。
吴僧娟娟珩上人,诗如岳面青嶙峋。
旁支小山各秀出,吞云泄雨干星辰。
陈高复来说珩好,思若美玉蒸孚尹。
我老于诗苦思短,援笔欲下仍嚬呻。
奏香拟绕玉皇案,放棹却入桃源春。
艰难若此良自笑,束烧不爇釜底尘。
如何诸君擅天巧,珩也又复能清新?
百年几见光岳合,四海此喜文章纯。
吾闻桑门重行解,言必与道无碯磷。
西风摇落雁南乡,长歌送子空沾巾。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元祐为送别诗僧珩书记而作,以赞美诗僧的才华和诗歌风格。首句“吴僧娟娟珩上人”点明了诗僧的身份,"诗如岳面青嶙峋"运用比喻,形容其诗才如同峻峭的山岳,深沉且富有力度。接下来通过“旁支小山各秀出,吞云泄雨干星辰”进一步描绘诗僧作品的独特风貌,犹如小山竞相秀丽,气势磅礴。
诗人感叹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不足,"我老于诗苦思短",但仍然被诗僧的诗所打动,"援笔欲下仍嚬呻",意指想要提笔仿效,却又感到力不从心。"奏香拟绕玉皇案,放棹却入桃源春"则表达了对诗僧作品的敬仰,仿佛香气缭绕在仙界,又如置身世外桃源般的清新。
诗人自嘲“艰难若此良自笑,束烧不爇釜底尘”,表示尽管自己难以企及,但仍欣赏诗僧的才华。最后,他赞扬诗僧的诗歌纯净如“百年几见光岳合,四海此喜文章纯”,并期待僧人能保持修行中的清高态度,"吾闻桑门重行解,言必与道无碯磷",即言行应与佛法之道相符。
结尾处,“西风摇落雁南乡,长歌送子空沾巾”以秋风吹落雁南飞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情的送别之情,虽然心中感伤,但还是以长歌相赠,表达对诗僧的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诗僧的敬佩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仲达受巾帼,佐治来闭营。
君看此情事,岂办吾孔明。
八阵有天威,千里无留行。
但度渭水去,贼势能不争。
便当截狼头,三辅即日平。
连年计兹役,独坐粮运萦。
所以五丈原,驻军方杂耕。
俶载维首夏,望望秋谷升。
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
痛哉万世功,于此丧垂成。
炎精遂沦谢,王路终榛荆。
三马肆蹄齧,群雄迄纵横。
公乎少徐死,此祸何由生。
天机定谁执,变化纷可惊。
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
世论复卤莽,呜咽志士情。
朗咏少陵诗,何诛陈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