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小赤壁·其二》
《题小赤壁·其二》全文
宋 / 朱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千寻石上隐麻姑,会教蔡经起鼎炉。

丹成龙去今何在,虎迹岩前叫鹧鸪。

(0)
注释
千寻:极言其高,形容石头之高大。
麻姑:古代传说中的仙女。
蔡经:道教故事中的人物,与麻姑有关。
鼎炉:炼丹的器具。
龙:象征仙丹或长生不老。
何在:现在何处,指仙丹或仙人已不知去向。
虎迹岩:可能指有虎形岩石的地方,象征神秘或仙境。
鹧鸪:鸟名,叫声凄凉,常用来表达怀旧或哀思。
翻译
在千寻高的石头上隐藏着麻姑仙子的身影
她似乎能唤起蔡经炼制仙丹的炉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朱涛的作品,名为《题小赤壁(其二)》。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远意境和对古人高洁品格的赞美。

"千寻石上隐麻姑,会教蔡经起鼎炉。"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千寻石”形容山势之峻峭,“隐麻姑”则是传说中的一位仙女,她在这深山之中修炼丹药,与世隔绝。诗人借此表达一种超脱红尘的意向,追求精神上的自在和高洁。

"丹成龙去今何在,虎迹岩前叫鹧鸪。" 后两句则写道仙丹炼成后化龙而去,这里“丹成龙”指的是古人修炼成仙的传说,龙象征着力量与自由。而“虎迹岩前叫鹧鸪”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虎迹显现出一股野性的力量,而鹧鸪的叫声则增添了一种孤寂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炼丹成仙的描写,以及与自然界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精神境界的向往。朱涛在这里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超凡脱俗的情怀,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作者介绍

朱涛
朝代:宋   字:巨济   籍贯:缙云(今属浙江)

朱涛(一○九二~一一五○),字巨济,缙云(今属浙江)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授南安军南康县尉。历知新昌、浦江县(清光绪《浦江县志稿》卷七)。绍兴二十年卒,年五十九。事见《义阳金竹朱氏宗谱》。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①

谓余独迷方,逢子亦在野。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②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密筱夹路傍,清泉流舍下。
③上人亦何闻,尘念俱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
④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此山门,谁能效丘也。

(0)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①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②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③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④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⑤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0)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後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0)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0)

襄阳公宅饮①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②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
③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④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
⑤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⑥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⑦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0)

湘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①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②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③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疬,胡为苦留滞。
④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⑤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