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言.吹箫·其二十一二箫》
《放言.吹箫·其二十一二箫》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吴门无乞地,江上听吹箫。

怒作千夫气,指柔五日潮。

六桥明月夜,三竺碧烟朝。

岳墓并于墓,大招又小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韵味。

首句“吴门无乞地”,以“吴门”代指苏州,点出地点,暗示这里并非贫瘠之地,而是繁华富庶。接着“江上听吹箫”,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想象着在江边聆听悠扬的箫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怒作千夫气,指柔五日潮。”这两句对比强烈,前一句描述的是潮水汹涌澎湃,仿佛能激发千人的豪情壮志;后一句则描绘潮水退去后的平静,手指轻轻一触,就能感受到五日潮的温柔。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多面性,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六桥明月夜,三竺碧烟朝。”这两句继续描绘江南的夜景与晨光,六桥映照在明月之下,美不胜收;三竺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碧绿一片。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岳墓并于墓,大招又小招。”这两句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岳墓,可能指的是岳飞的墓,这里用“并”字强调了岳飞的功绩与影响之大,如同“大招”;而“小招”则可能是对岳飞身后之事的轻描淡写,或是对其他历史人物的提及。整句话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鹤警露

南国商飙动,东皋野鹤鸣。

溪松寒暂宿,露草滴还惊。

欲有高飞意,空闻召侣情。

风间传藻质,月下引清声。

未假抟扶势,焉知羽翼轻。

吾君开太液,愿得应皇明。

(0)

游洞灵观

初访西城礼少君,独行深入洞天云。

风吹青桂寒花落,香绕仙坛处处闻。

(0)

若耶溪逢陆澧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担簦蹑屐仍多病,笑杀云间陆士龙。

(0)

候夜行师七唱·其一

一从长发离京城,侍父寒暄经万程。

上吁玄天低吁地,朝瞻红日夜瞻星。

诸君喜抵王师所,四顾伤为荆莽坰。

群落妻拿凄泣声,俄然戎丑万交横。

司空淑人频劝谕,英雄死义无求生。

马皮远裹伏波骨,铜柱高标交趾惊。

振旅龙江修战具,移文凤阙请增兵。

(0)

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

岩泉万丈流,树石千年古。

林卧对轩窗,山阴满庭户。

方释尘事劳,从君袭兰杜。

(0)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二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

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

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

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