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易简的作品,名为《九锁山十咏其六·仙迹岩》。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仙境和仙踪的诗句,充满了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表达了对于那些悟到大道、成就仙道的人物的赞美。这些得道者一旦修炼成功,就会隐去世间,不留下任何踪迹。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则是诗人对自己所处境遇的感慨和自勉。"胡为"意味着为什么或为何,"恋幽绝"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山幽谷,即仙境的向往。而"努力抗祖龙"则是在劝诫自己要像古代圣贤那样,坚定不移地追求道术。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中,“冠簪”指的是头上的装饰,而“藓蔓”则是指山石间的苔藓。诗人用这两者来比喻自己对于仙境的追求是慎重而又不敢轻易触及的。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表达了对道家修炼成仙观念的理解,即通过修炼可以使肉身消亡,而精神却能永恒不朽。"石坚"象征着坚定不移的心志,而“诚可通”则是说只要心意纯正,就能够与宇宙之道相通。
最后两句"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中,“灵仙”指的是成仙的人物,“去已遥”表达了这些仙人远离尘世的状态。而“聊尔惊凡庸”则是诗人对自己和读者的劝勉,希望能够惊醒于平常的凡俗世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仙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道家修炼成仙理想的深切向往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