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日日听风雨。不道春如许。老来犹自爱看花。
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杏花不改胭脂面。
愁里惊相见。花枝犹可慰愁人。
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
闭门日日听风雨。不道春如许。老来犹自爱看花。
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杏花不改胭脂面。
愁里惊相见。花枝犹可慰愁人。
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邵亨贞的《虞美人·其二》描绘了作者在闭门独处时的感受,通过对风雨声和春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首句“闭门日日听风雨”,展现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风雨声更增添了内心的寂寥。接着,“不道春如许”表达了对春天悄然来临的惊讶,暗示了岁月匆匆。
“老来犹自爱看花”,透露出诗人即使年岁渐长,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又揭示了愁绪对欣赏美景的干扰,花儿虽美,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忧虑。接下来,“杏花不改胭脂面”,以杏花比喻美好的事物,即使在愁苦中,杏花依旧鲜艳如昔,但“愁里惊相见”,说明花与愁竟在诗人眼中交织,加深了他的哀愁。
最后两句“花枝犹可慰愁人,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无奈,即使花枝再美,也无法抵挡岁月催人老,鬓发斑白的现实。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春光的喜爱,又有对衰老的无奈,具有深沉的人生哲理。
虞人非其招,欲往畏简书。
穆生责醴酒,先见我不如。
江左古弱国,强臣擅天衢。
渊明堕诗酒,遂与功名疏。
我生值良时,朱金义当纡。
天命适如此,幸收废弃馀。
独有愧此翁,大名难久居。
不思牺牛龟,兼取熊掌鱼。
北郊有大赉,南冠解囚拘。
眷言罗浮下,白鹤返故庐。
天地有常运,日月无闲时。
孰居无事中,作止推行之。
细察我与汝,相因以成兹。
忽然乘物化,岂与生灭期。
梦时我方寂,偃然无所思。
胡为有哀乐,辄复随涟洏。
我舞汝凌乱,相应不少疑。
还将醉时语,答我梦中辞。
越山春始寒,霜菊晚愈好。
朝来出细粟,稍觉芳岁老。
孤根荫长松,独秀无众草。
晨光虽照耀,秋雨半摧倒。
先生卧不出,黄叶纷可扫。
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
香风入牙颊,楚些发天藻。
新荑蔚已满,宿根寒不槁。
扬扬弄芳蝶,生死何足道。
颇讶昌黎翁,恨尔生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