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三蹑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
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见穷愁。
孤松早偃原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
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
二年三蹑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
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见穷愁。
孤松早偃原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
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旅途中偶遇故人、感慨时光变化和个人情怀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哀愁和哲理。
“二年三蹑过淮舟”,这里的“三年”可能是泛指一段时间,淮河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之一,诗人在此提到自己多次乘船渡过淮河,表达了行旅生活的频繁和自己的漂泊不定。接下来的“款段还逢马少游”则显示出诗人与友人的偶遇,这里的“款段”可能指的是友好地问候,而“马少游”是诗人朋友的名字,表明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无事不妨长好饮”,这句话流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便是在无忧无虑的时候,也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如同品酒一般。紧接着的“著书自要见穷愁”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另一面,他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深沉感慨和个人的忧愁。
“孤松早偃原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这里的“孤松”和“倦鸟”都是诗人自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的处境。松树虽然看似疲惫,但并不意味着它有病;鸟儿虽然归巢,也不一定表示它们在休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坚持。
最后,“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河边的往来代表着生命中的交汇与离别,而“霜雪”则象征着岁月的积累和个人生活的磨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行旅中的偶遇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情、酒、书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诗中既有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有对世事的忧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苏轼特有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情感。
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
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
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
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
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
帝居在蓬莱,肃肃钟漏清。
将军领羽林,持戟巡宫城。
翠华皆宿陈,雪仗罗天兵。
庭燎远煌煌,旗上日月明。
圣人龙火衣,寝殿开璇扃。
龙楼横紫烟,宫女天中行。
六蕃倍位次,衣服各异形。
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
左右雉扇开,蹈舞分满庭。
朝服带金玉,珊珊相触声。
泰阶备雅乐,九奏鸾凤鸣。
裴回庆云中,竽磬寒铮铮。
三公再献寿,上帝锡永贞。
天明告四方,群后保太平。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