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亭馆散香埃,秾杏夭桃几树开。
丽日转高花有影,分明移上画帘来。
东风亭馆散香埃,秾杏夭桃几树开。
丽日转高花有影,分明移上画帘来。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庭院中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交融。诗人以“东风”开篇,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春风轻拂,使得亭馆散发出阵阵香气,营造了一种温馨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秾杏夭桃几树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杏花和桃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色彩斑斓,生机勃勃,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丽日转高花有影”进一步渲染了春日阳光下的景致,阳光透过花枝洒下斑驳的光影,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以动态美。最后,“分明移上画帘来”巧妙地将现实与艺术联系起来,仿佛那光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画家笔下跃然于画帘之上的艺术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艺术创造之间相互映照、相得益彰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捕捉并描绘了春日庭院中的一幕,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艺术之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粼粼、乱砌阶除。
轩窗随意,小巧规模。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安舒。
懒散无拘。此等如何。倚阑干、临水观鱼。
风花雪月,赢得工夫。好炷些香,图些画,读些书。
独酌新丰,任疏放、从人不识。
还只是、旧时把酒,秋风狂客。
颠倒天吴归短褐,风涛岁月头将白。
笑平生、尽有气如虹,难教屈。也不学,悲弹铗。
也不作,谭扪虱。共梅花心事,岁寒冰雪。
眼底山川徒历遍,胸中史记无雄笔。
合归来、依旧饭吾牛,歌明月。
刬地香尘,称东风驰骤,红袖翩跹。
和裙自穿玉镫,忙似秋千。
画桥高处,约金鞍、递出香肩。
轻笑语,风流欲逞,窥人佯坠丝鞭。
透额罗松宝髻,似明妃画里,卸却貂蝉。
追随暖香暗度,一缕轻烟。
朱门日暮,料葳蕤、重锁婵娟。
且共向,春光骀宕,挥缰莫惜遗钿。
六桥如画,看地雄两浙,人骄三楚。
谁隔荷花,听水调、兰棹采莲船去。
鹤舞盘云,虹消歇雨,一缕南山雾。
冷香凝绿,嫩凉生满庭宇。
犹记醉客吹箫,自苏郎去后,别情无数。
明月天坛尘世远,青鸟替人传语。
玉解连环,书裁折叠,没放相思处。
裴公亭上,诗来还是怀古。
兴废荣枯,终不改、江山千古。
笑当日、龙争虎战,一丸淮土。
世乱分屯维重镇,国亡守死无降旅。
到如今、贡赋甲东南,输天府。鸿与燕,千帆度。
蝇与蚋,千家聚。有豪雄杜保,风流张绪。
白发宁忘挥麈兴,青楼不是留琴处。
待明朝、来问孝廉船,乘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