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杏坛》
《杏坛》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反袂伤麟后,凄凉旧日坛。

尚为人爱惜,不使杏彫残。

叶映缁林好,枝横泗水寒。

一从梁木去,多把落花看。

自昔棠思召,于今木有韩。

遥知槐并并,根古似龙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杏坛的凄凉与历史的沧桑感。林希逸以细腻的笔触,将杏坛的景象与深厚的历史情感融为一体。

首句“反袂伤麟后”,以“反袂”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哀伤,暗含着对“伤麟”的故事的联想,即对逝去的辉煌与生命的脆弱的感慨。接着,“凄凉旧日坛”一句,直接点明了杏坛如今的荒凉景象,与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悲凉氛围。

“尚为人爱惜,不使杏彫残。”这两句转折,虽然杏坛已显衰败,但依然有人对其怀有深情,不愿让它完全凋零,体现出人们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与保护意识。

“叶映缁林好,枝横泗水寒。”描绘了杏坛在秋风中落叶纷飞的景象,与周围的深色树林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同时,“枝横泗水寒”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环境的寒冷,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凄凉主题。

“一从梁木去,多把落花看。”这两句通过“梁木去”与“落花”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梁木象征着历史的变迁,而落花则代表了生命的消逝。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自昔棠思召,于今木有韩。”这两句引用典故,分别指代了古代的棠棣之国与韩木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与文化的追忆与思考。通过这些典故,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

最后,“遥知槐并并,根古似龙蟠。”以槐树作为收尾,不仅描绘了槐树的茂盛与古老,还隐喻了历史的深远与生命的延续。槐树的“并并”与“龙蟠”相呼应,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杏坛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对现实景象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卜算子

曾约再来时,花暗春风树。

今日人来花未开,春未知人处。

坐客有疏狂,彩笔题新语。

浑为玉人颓玉山,忘了阳关路。

(0)

题壁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祇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

(0)

讥贾平章

戎马掀天动地来,襄阳城下哭声哀。

平章束手全无策,却把科场恼秀才。

(0)

诉衷情·其一

高歌宴罢月初盈,诗情引恨情。

烟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罗帐袅香平,恨频生。

思君无计睡还醒,隔层城。

(0)

赠韩道士

日暮秋风吹野花,上清归客意无涯。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还似世人生白发,定知仙骨变黄芽。

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0)

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