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长亭柳》
《赋得长亭柳》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ngtíngliǔ
táng / dàishūlún

zhuózhuóchángtíngliǔyīnliánshuǐliú
cuōjīnyānniǎocuìróu

sòngtiānxīnhèntīngyīngjiùyóu
zèngxíngduōzhédàoshēnqiū

注释
濯濯:光秃秃的样子。
长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阴连:相连不断。
灞水:古代长安附近的一条河。
金缕:形容柳条的金色部分。
袅:轻轻摆动的样子。
翠丝:翠绿色的柳丝。
送客:送别行人。
新恨:新的离别之苦。
忆旧游:回忆过去的游玩时光。
赠行:临别赠物。
折取:折断柳枝。
深秋:秋季的深处。
翻译
光秃秃的长亭边,柳树荫连接着灞水潺流。
雨滴轻拂着金黄色的柳条,烟雾中翠绿的柳丝显得柔软。
送别客人增添了新的离愁,听到黄莺鸣叫又想起旧时的游玩。
临别时折下柳枝赠予,但愿这能陪伴直到深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其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离别之情的沉重。开篇两句“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通过对长亭柳树与灞水的描述,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景。柳树在春日的细雨中更显得苍翠欲滴,而远处的灞河则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接着,“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诗人运用了“雨”和“烟”的意象,将柳絮比作细如金线,柳条似轻柔的翠绿丝线,这些都是对自然景物极尽描摹之能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中间两句,“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的心情。每一次与亲朋好友告别,都会增加一份无法言说的哀愁。而听着燕子的鸣叫声,更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最后,“赠行多折取,哪得到深秋”,诗人在送别之际,不断地折下柳枝作为礼物,这里的“折”字也隐含着一种无奈和对即将到来的深秋季节的无限感慨。这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离别之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送别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颂一百则·其九十一

尽大地是药,古今何太错。

闭门不造车,通途自寥廓。错错,鼻孔辽天亦穿却。

(0)

送清素禅者之金华

古策风高瓶浪阔,春云片段分清绝。

金盆后夜孤顶寒,去去谁同落残月。

(0)

晦迹自贻

图画当年爱洞庭,波心七十二峰青。

如今高卧思前事,添得卢公倚石屏。

(0)

寄四明使君沈祠部·其二

苍苍德也亦如斯,政化全归副倚毗。

十万人家写春色,不知谁解立生祠。

(0)

赴翠峰请别灵隐禅师

临行情绪懒开言,提唱宗乘亦是闲。

珍重导师并海众,不胜依恋向灵山。

(0)

颂古二十四首·其十八

鸡作苍鹰拿鳖鼻,鸭为金翅作狞龙。

空王以此垂洪范,锦上铺花知几重。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