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入朱明物候丰,杖藜扶我看花丛。
暗窥黄雀依林蜢,啄破鹪鹩捲叶虫。
萱草傍池花淹露,芰荷出水叶迎风。
心闲便觉全无恙,况在乾坤浩荡中。
景入朱明物候丰,杖藜扶我看花丛。
暗窥黄雀依林蜢,啄破鹪鹩捲叶虫。
萱草傍池花淹露,芰荷出水叶迎风。
心闲便觉全无恙,况在乾坤浩荡中。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苏仲眼中的一幅生机勃勃、和谐自然的景象。诗人在“朱明”时节漫步,以杖藜为伴,观赏繁花,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首联“景入朱明物候丰,杖藜扶我看花丛”,开篇点题,以“朱明”指代夏季,描绘了一幅万物生长、繁花似锦的景象。诗人亲自手持藜杖,步入花丛之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夏日的生机与美丽。
颔联“暗窥黄雀依林蜢,啄破鹪鹩捲叶虫”,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中动物们的生活状态。黄雀在树林间觅食,依附于林中的蚱蜢;而鹪鹩则在卷曲的叶子下寻找食物。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依存与生存竞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平衡性。
颈联“萱草傍池花淹露,芰荷出水叶迎风”,进一步展示了夏日水边的景色。萱草环绕着池塘,花朵沾满了露珠,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而芰荷则从水中挺立而出,叶片随风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植物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尾联“心闲便觉全无恙,况在乾坤浩荡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豁达。在如此广阔无垠的天地间,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与安宁,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这一联揭示了诗人通过亲近自然、感悟生命,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解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在自然怀抱中寻求心灵平静与和谐的理念。
旧隐梦牵仍,归心只似蒸。
远青怜岛峭,轻白爱云腾。
艳冶丛翻蝶,腥膻地聚蝇。
雨声连洒竹,诗兴继填膺。
访戴情弥切,依刘力不胜。
众人忘苦苦,独自愧兢兢。
处世无他望,流年有病僧。
时惭大雅客,遗韵许相承。
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
传呼戒徒御,振辔转林麓。
阴云拥嵓端,霔雨当山腹。
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
兽迹不敢窥,马蹄唯务速。
虔心若斋礼,濡体如沐浴。
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
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
问我何以然,前日受微禄。
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
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遵途稍已近,候吏来相续。
晓霁心始安,林端见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