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望苍藤趁晚晴,残蝉衰柳不禁鸣。
花间烧叶茶烟湿,竹底篝灯露气清。
月向水中流夜色,风从芦里撼秋声。
凭谁借得飞云履,不惮崎岖上玉京。
满望苍藤趁晚晴,残蝉衰柳不禁鸣。
花间烧叶茶烟湿,竹底篝灯露气清。
月向水中流夜色,风从芦里撼秋声。
凭谁借得飞云履,不惮崎岖上玉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郊外的宁静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联“满望苍藤趁晚晴,残蝉衰柳不禁鸣”,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苍翠的藤蔓在晴朗的天空下蔓延生长,而几声残蝉在衰败的柳树中无力地鸣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颔联“花间烧叶茶烟湿,竹底篝灯露气清”,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生活的日常情景。在花丛中,诗人点燃了树叶作为燃料煮茶,茶香与湿气交织在一起;而在竹林深处,一盏篝灯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新,这些细节生动地勾勒出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亲近。
颈联“月向水中流夜色,风从芦里撼秋声”,则将视角转向夜晚的水面,月亮仿佛在水中缓缓流淌,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而风吹过芦苇,带来了秋天特有的声响,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尾联“凭谁借得飞云履,不惮崎岖上玉京”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追求更高远境界的愿望。他希望有人能借给他一双能够飞翔于云端的鞋子,让他不惧怕山路的崎岖,攀登至象征着理想与精神追求的“玉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日常生活情趣的品味以及对精神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佳眠未知晓,屋角闻晴哢。
万事颇忘怀,犹牵故人梦。
采兰秋蓬深,汲井短绠冻。
起看冥飞鸿,乃见天宇空。
甚念故人寒,谁省机与综。
在者天一方,日月老宾送。
往者不可言,古柏守翁仲。
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
古田小纸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
鸣踸千杵动秋山,裹粮万里来辇毂。
儒林丈人有苏公,相如子云再生蜀。
往时翰墨颇横流,此公归来有边幅。
小楷多传乐毅论,高词欲奏云门曲。
不持去扫苏公门,乃令小人今拜辱。
去骚甚远文气卑,画虎不成书势俗。
董狐南史一笔无,误掌杀青司记录。
虽然此中有公议,或辱五鼎荣半菽。
愿公进德使见书,不敢求公米千斛。
众人观俳优,诚有可笑时。
侏儒笑人后,所笑动未知。
非桀是尧舜,诸生同一词。
不能解其会,何笑侏儒为。
桓公方读书,轮扁释斧凿。
借问作书人,已归蒿里宅。
至精固不传,所说乃糟粕。
使道如怀珍,分我赡人贫。
人将遗朋友,谁不献君亲。
喁喁来噍食,泯泯去游魂。
昭穆才弟兄,愚智已子孙。
愚游智者笼,智受万物役。
奔奔相后先,成则自为德。
劳神不知疲,求所不能知。
深心著文字,有如鸟粘黐。
败新为故裤,何独郑人妻。
鹄卵待啄抱,自怜非荆鸡。
谁能起千载,化此故纸痴。
袁州司法多兼局,日暮归来印几窠。
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鼍。
遥知吏隐清如此,应问卿曹果是何。
颇忆病馀居士否,在家无意饮萝摩。
遥知得谢分西洛,无复肯弹冠上尘。
园地除瓜犹入市,水田收秫未全贫。
杜陵白发垂垂老,张翰黄花句句新。
还与老农争坐席,青林同社赛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