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庆浔州廖太守四首·其三》
《庆浔州廖太守四首·其三》全文
宋 / 许县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浔江千骑拥双旌,泮水依然旧贯仍。

不但裤襦歌惠政,更令衿佩乐师承。

朱幡太守来何暮,绛帐先生自此升。

预想下车先教化,再教庠序典谟兴。

(0)
翻译
浔江两岸簇拥着众多官员的仪仗,泮水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貌。
不仅百姓歌颂他的仁政,连学子也因他的教导而欢欣。
红幡飘扬的太守为何来得如此之晚,而学者们从此迎来了他们的新导师。
他预计在到任后首先实施教化,再振兴学校和教育典章。
注释
浔江:长江的别称,这里指代江边。
千骑:众多骑兵。
泮水:古代学府前的水池,象征学术。
贯仍:一如既往。
裤襦:百姓的日常服装,代指平民。
惠政:仁政,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衿佩:学子的衣襟和佩饰,象征学生。
朱幡:红色旗帜,常用于官员出行。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何暮:为何来得这么迟。
绛帐:古时讲学之处,用深红色帷帐装饰。
先生:对教师的尊称。
升:提升,这里指成为新导师。
下车:官员初到任。
教化:教育感化。
庠序:古代的学校。
典谟:古代的教育法规或准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浔江地区盛况图景,展现了当时的繁荣与和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官员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对太守廖公德政的赞扬。

"浔江千骑拥双旌,泮水依然旧贯仍。"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浔江地区盛况图景,其中“千骑”指的是随行护卫,“双旌”可能是指官船上的旗帜,而“泮水”则是一条河流的名称。这两句通过对浏江沿岸场景的描述,传达了当地平静安宁、繁荣昌盛的氛围。

"不但裤襦歌惠政,更令衿佩乐师承。" 这两句进一步表彰了太守廖公的德政,他不仅以善政而闻名,而且还被后人传颂,成为文化教育的象征。“裤襦”和“衿佩”都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他们身着盛装,以示尊敬。

"朱幡太守来何暮,绛帐先生自此升。" 这两句则是对廖公到来的期待与祝福。“朱幡太守”指的是廖公的高官身份,“绛帐先生”则可能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学者身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廖公到来所带希望和尊敬。

"预想下车先教化,再教庠序典谟兴。"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愿望,期盼着廖公能够在未踏足此地之前,就开始施行教导与治理,并且让学术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官员活动以及对太守德政的赞扬,展现了作者对浔州地区繁荣昌盛和文化教育的美好愿望。

作者介绍

许县尉
朝代:宋

许县尉,名不详。廖德明知浔州时为桂平尉。今录诗四首。
猜你喜欢

题李公麟山庄图.陈彭漈

苍壁立精铁,县泉泻天绅。

山行见已久,指与未来人。

(0)

秦虢夫人走马图二绝·其一

秦虢风流本一家,丰枝秾叶映双花。

欲分妍丑都无处,夹道游人空叹嗟。

(0)

除夜

年更六十七,旬满三百六。

俯仰定何为,万事如转毂。

禅心澹不起,非人自歌哭。

芸芸初莫禦,势尽行将复。

学道道可成,无心心每足。

守岁听儿曹,自笑未免俗。

(0)

送刘长清敏

汝州太守卧病年,亹亹犹复能清言。

平生雄辩嗟不见,风流尚有曹州存。

历下东游少相识,欢喜闻君在西邑。

旧知兄弟无凡俦,相逢一笑开颜色。

三年政令如牛毛,思归南亩皆蓬蒿。

羡君饮酒动论斗,引觥向口收狂潮。

醉后胸中百无有,偃然啸傲倾朋曹。

中朝卿士足官府,君归何处狂歌谣。

(0)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二竹轩

幽轩离纷华,惟有一丛竹。

纤梢起馀寒,紫笋散轻馥。

擢干春雨馀,挺节秋霜足。

不知岁时改,守此娟娟绿。

上有吟风蝉,空腹未尝食。

剪伐非所辞,不受尘土辱。

(0)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其九

汲汲陷有为,昏昏堕无记。

湛然古井水,心在独无意。

读书非求解,食粟姑自遂。

幸有三男子,力田奉租税。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