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曾已中书淫,嗜酒偏能称赏心。
酒债不妨随处有,更谁酬得买书金。
十年曾已中书淫,嗜酒偏能称赏心。
酒债不妨随处有,更谁酬得买书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嗜酒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诗中的主人公在官场沉浮十年后,或许对世俗的功名利禄产生了某种厌倦,转而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自由。他以饮酒为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消遣,而是借酒浇愁,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十年曾已中书淫”,这句话透露出主人公曾经在官场中沉浸多年,经历了权力的诱惑与世态炎凉。然而,“嗜酒偏能称赏心”则表明,在官场的束缚之外,他找到了另一种释放自我的方式——饮酒。通过饮酒,他得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酒债不妨随处有,更谁酬得买书金。”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在他看来,酒债并非负担,反而是一种生活的乐趣,是与朋友相聚、畅谈的媒介。而“买书金”则代表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即使在经济上有所拮据,他也不愿放弃购买书籍的机会,因为书籍是他的精神食粮,是灵魂得以滋养的源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世俗与自我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以及他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一首关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物质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
严生起寒濑,至今渔钓尊。
董贤尉三公,冕黻蒙垢尘。
荣瘁视所挟,谁以通塞论。
吾宗老笔墨,健力河汉翻。
蛟蜃著瓮盎,郁律气屡吞。
显名在操践,一尉衡宰轻。
幽求在朝邑,碌碌群儿奔。
一朝定大策,谈笑搴翳氛。
书生喜高论,我言布帛温。
别语不多吐,春波销客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