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费检正·其三》
《挽费检正·其三》全文
宋 / 李流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忆作荆州客,多惭鲍叔知。

苍黄悬榻地,恸绝盖棺时。

映睫馀残泪,亲肤有近期。

空山那得去,倚杖鬓如丝。

(0)
注释
荆州客:指作者曾在荆州做客的经历。
鲍叔知: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这里比喻知己的理解。
苍黄:形容暮色或病态的黄色,此处暗指生命的晚期。
盖棺时:指人去世的时候。
映睫:泪水照在眼睫毛上。
亲肤:亲人肌肤的触感,暗示思念之情。
空山:空寂的山林,象征孤独和无依。
倚杖:拄杖而立,表示年老体衰。
鬓如丝:形容两鬓斑白,暗示岁月流逝。
翻译
回忆起在荆州做客的日子,常常感到惭愧鲍叔牙对我的理解。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如同悬挂在半空中的一张榻,临终时悲痛欲绝。
眼睫毛上还残留着未干的泪水,亲人的肌肤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如今空荡的山间,我又能去哪里呢?只能倚杖而立,两鬓已如白丝斑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流谦的作品,名为《挽费检正(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深切的悼念。

“忆作荆州客,多惭鲍叔知。”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曾在荆州做客时,对朋友鲍叔知的思念之情。"忆作荆州客"表明诗人曾经在荆州逗留过,可能是因为仕途或其他原因;"多惭鲍叔知"则透露了诗人对鲍叔知深厚的情谊和愧疚之情。鲍叔知很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苍黄悬榻地,恸绝盖棺时。”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悲凉的景象。“苍黄”形容的是大地的颜色,带有凄凉之意;"悬榻地"则是指古代丧礼中,将死者的遗体置于高台之上,让亲友能够从四面围绕吊唁。"恸绝盖棺时"则描写了朋友去世,亲手为其覆上棺木的哀痛场景。

“映睫馀残泪,亲肤有近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不舍。"映睫馀残泪"说明诗人因思念而落泪,泪水浸湿了眼睑;"亲肤有近期"则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早日与逝者相见。

“空山那得去,倚杖鬓如丝。”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对死亡的无常的感慨。"空山那得去"是说即便是在空旷的山中,也难以找到一个可以永恒停留的地方;"倚杖鬓如丝"则形容诗人年迈体衰,头发如同细丝,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深切悼念和个人的哀伤情绪,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深度和文学上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李流谦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拟赴都门,承王雅伯赋诗赠行,即步韵谢之

夕阳芳草古邮亭,十载京华路几经。

良夜正当秋月白,离情遥指远山青。

文章知己为难别,俗累牵人且暂停。

倘得乘风行亦好,只愁鬓发渐零星。

(0)

吊黄侍中观用痴山皖伯台韵

明诏建文颁,亲藩尚恃蛮。龙孙何处去?

燕子忽飞还。命付长流水,魂依故国山。

夫人有遗石,迹渍血痕殷。

(0)

六十自遣三首·其三

缓步郊原觅句行,不须丝竹也陶情。

小山猿鹤迎人袂,故里儿童识我名。

宦迹黄粱随梦杳,眼光青史照灯明。

却嫌老子痴顽甚,邻里书声夜夜惊。

(0)

同徐声之章砚芳登龙砂第一峰·其一

依旧青云在眼前,重来自愧发华颠。

山灵识我还迎我,阔别刚刚四十年。

(0)

沪上感怀

杨柳堤边夕照平,绿芜春暮不胜情。

旧时红豆抛残处,多少相思子又生。

(0)

喜故人章叔安明经过访

忽通芳讯寄云笺,难得良朋到眼前。

浪迹尘中吾已倦,论交海内子为先。

霜华两鬓容颜改,情话三更肺腑宣。

十八年来才一会,不知后会又何年。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