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随旆色,秋月掩刀环。
袅袅同宫女,盈盈一水间。
怀春发下蔡,明旦入胡关。
枥马悲羌吹,忧人不解颜。
白云随旆色,秋月掩刀环。
袅袅同宫女,盈盈一水间。
怀春发下蔡,明旦入胡关。
枥马悲羌吹,忧人不解颜。
这首清代蔡兆华的《和沈约昭君词(其一)》描绘了一幅深秋边塞的画面。"白云随旆色",以白云衬托军旗的颜色,展现了行军队伍的威严与肃穆;"秋月掩刀环",月光洒在兵器上,增添了冷峻的战争气氛。"袅袅同宫女",运用了比喻,将宫女的身姿比作轻盈的云烟,暗示了昭君出塞的哀婉与无奈;"盈盈一水间"则进一步强调了她与故乡的遥远距离。
"怀春发下蔡",昭君怀着春天般的青春和希望离开故土,"发下蔡"暗指她的出发地;"明旦入胡关",预示着她即将踏入充满未知的胡地边境。"枥马悲羌吹",战马因主人的离别而悲鸣,羌笛声更添离愁;"忧人不解颜",表达了诗人对昭君的深深同情,以及她内心无法言表的忧郁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昭君出塞的场景,寓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和平与家国之思的寄托。
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
奉诏举州兵,令得诛暴叛。
上将屡颠覆,偏师尝救乱。
未曾弛戈甲,终日领簿案。
出入四五年,忧劳忘昏旦。
无谋静凶丑,自觉愚且愞。
岂欲皂枥中,争食麧与藖。
去年辞职事,所惧贻忧患。
天子许安亲,官又得闲散。
自家樊水上,性情尤荒慢。
云山与水木,似不憎吾漫。
以兹忘时世,日益无畏惮。
漫醉人不嗔,漫眠人不唤。
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
漫中漫亦忘,名利谁能算。
闻君劝我意,为君一长叹。
人谁年八十,我已过其半。
家中孤弱子,长子未及冠。
且为儿童主,种药老溪涧。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
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如何反是,以为乱矣。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废嫡立庶,忍为祸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