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表夏十首·其七》
《表夏十首·其七》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百舌渐吞声,黄莺正娇小。

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

当时客自适,运去谁能矫。

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

(0)
翻译
百舌鸟渐渐停止了鸣叫,黄莺正值娇嫩可爱的时候。
云中的鸿雁刚在夜晚发出警示,笼中的鸡已经报晓。
那时的客人自得其乐,但好运逝去谁能改变呢。
不要嫌弃夏天的虫子太多,蝉和螗一定会来打扰。
注释
百舌:指百舌鸟,一种善鸣的鸟。
黄莺:黄鹂,叫声清脆悦耳的小型鸟类。
云鸿:高空中的鸿雁,常比喻远大的志向或行踪不定的人。
笼鸡:被关在笼中的鸡,比喻受限制的人或物。
客: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其他人,作为生活中的过客。
自适:自我舒适,自得其乐的状态。
运去:好运离开,比喻时运不济。
矫:改变,调整。
夏虫:夏天的昆虫,这里泛指各种昆虫。
蜩螗:蝉类的统称,其声嘈杂,常用来形容噪音或纷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夏的清晨景象,通过对自然声音和生态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百舌渐吞声”一句,形象地描述了鸟鸣声逐渐减弱,这里的“百舌”指的是多种小鸟,它们的叫声被黎明前的宁静所吞没。紧接着,“黄莺正娇小”则描绘出黄莺鸟儿幼小可爱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初夏景致。

“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两句,通过对云中大雁和地面笼鸡叫声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夜晚的大雁和清晨的公鸡都是告诉人们时间已经到来的信号。

“当时客自适,运去谁能矫”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挽留时光和命运的无奈感。"当时客"指的是随遇而安的人,而"运去"则是指着运气或命运的流逝。

最后,“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两句,诗人并不厌弃夏日繁多的昆虫,而是接受并观察到它们之间的互动。这里的"蜩螗"泛指各种小昆虫,它们在夏天活跃,与环境和其他生物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觉道同玩梅

雪尽径泥乾,团栾绕树看。

玉梅呈素艳,霜重月华寒。

一萼半含春意密,数苞未破胭脂粒。

斜枝倒浸碧池深,罗衣暗惹香风湿。

须知贾午最多情,绣囊偷佩芳筵惊。

又疑仙人下姑射,玉容寂寞幽态清。

去年梅花开,干戈犹未扫。

今年梅花开,劝君休草草。

莫待子规啼,梅花满地蝴蝶飞。

(0)

庐陵曾氏临江作亭以舍过客因同舍来求诗

乱后足漂零,所至倦迁客。

那知此江上,飞亭跨穹石。

客来赣山青,客去赣水寂。

徙倚亭上人,悠悠往来陌。

(0)

再经蒲溪往年避地处

淹流既失策,贼至甘远屏。

往岁忆曾游,径路犹可省。

今来冬向除,昔至夏方永。

山寒竹树疏,岁阴云雾冷。

破屋今已无,荒筠蔓枯颖。

昔人安在哉,经过涕垂领。

(0)

上庸

天将层嶂限中原,兽状禽心类百蛮。

横木架桥来渡水,搴茅茹火去烧山。

寻巫问事看龟意,带穗收禾禦岁艰。

非是投荒魑魅侣,时清犹赖可东还。

(0)

法界颂

自从仞得无边界,宇宙方知狭陋生。

时节短于羊胛熟,广轮才似一牛鸣。

(0)

再次前韵六首·其六

晴空杳杳冥鸿远,阿阁沉沉社燕回。

酬酢风光堪一醉,却虞蜂蝶浪相猜。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