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萧疏谢傅墩,残山馀一角,付閒云。
手攀丛桂忆王孙,登高泪,岁岁洒清樽。
望远更销魂,夕阳无限好,近黄昏。
可怜破碎旧乾坤,西风紧,南雁不堪闻。
红树萧疏谢傅墩,残山馀一角,付閒云。
手攀丛桂忆王孙,登高泪,岁岁洒清樽。
望远更销魂,夕阳无限好,近黄昏。
可怜破碎旧乾坤,西风紧,南雁不堪闻。
这首《小重山·辛亥九日莱园登高》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的诗人林朝崧所作。诗中以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和故国衰败的感慨。
首句“红树萧疏谢傅墩”,描绘了秋天树木凋零的景象,暗寓了世事沧桑,曾经的繁华已成过往。接下来的“残山馀一角,付閒云”进一步渲染了破败的山河,只剩下一角残存,象征着国家的残破和无奈。
诗人借“手攀丛桂忆王孙”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同时“登高泪,岁岁洒清樽”流露出登高远眺时的感伤,每年的重阳节都只能独自饮酒,寄托哀思。此处的“岁岁”与“清樽”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郁。
“望远更销魂,夕阳无限好,近黄昏”描绘了壮丽的秋日落日余晖,然而“近黄昏”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日暮途穷,也隐喻了国家的衰落即将进入黑暗时期。
最后,“可怜破碎旧乾坤,西风紧,南雁不堪闻”直接抒发了对破碎山河的悲痛,西风凄厉,南飞的大雁也无法承受这悲伤的氛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秋日景色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情感深沉而哀婉。
轻狂举世谁非伪,迟钝知余却甚真。
未把僻怀投俗好,且将狂语博君瞋。
已嗟心折垂垂老,忍看花飞片片春。
满眼闲愁图不得,江南无奈到心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