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山仰岱宗,崚嶒万仞玉芙蓉。
月明海旷连三岛,云净天空插数峰。
白石谩留名士篆,苍松何用大夫封。
我来不尽登临兴,更上丹崖第一重。
齐鲁名山仰岱宗,崚嶒万仞玉芙蓉。
月明海旷连三岛,云净天空插数峰。
白石谩留名士篆,苍松何用大夫封。
我来不尽登临兴,更上丹崖第一重。
这首明代诗人王㒜的《登岱》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以“齐鲁名山仰岱宗”开篇,直接点出泰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岱宗即指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神圣之地。
“崚嶒万仞玉芙蓉”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泰山比作高耸入云的玉芙蓉,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接着,“月明海旷连三岛,云净天空插数峰”,进一步展现了泰山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美丽景象。月光皎洁,大海辽阔,与远处的岛屿相连,而晴空万里,几座山峰直插云霄,画面宏大而壮丽。
“白石谩留名士篆,苍松何用大夫封”两句,转而赞美了泰山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白石上留下了文人墨客的篆刻,苍松则无需额外的封号,它们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瑰宝,象征着时间的永恒和自然的不朽。
最后,“我来不尽登临兴,更上丹崖第一重”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不仅满足于眼前的美景,还想攀登更高的山崖,追求更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泰山作为自然与人文双重遗产的独特魅力。
荆河惟豫州,厥赋实第二。
汝南天之中,亦属中上地。
漆丝既繁兴,纤絮以时致。
洎乎井牧荒,农民乃多事。
或为旱潦侵,或因兵燹弃。
阡陌纷错陈,沟洫久废置。
朝廷重稼穑,特设牧民吏。
厚以赐复恩,重以荒田议。
匪惟念民依,亦将收地利。
岂知群有司,相视等儿戏。
荆榛翳丘陇,瓦砾罗市肆。
我欲呼流民,裹粮千里至。
相彼高下田,畀以耕耘器。
播谷居其始,种菽及其次。
三时课晴雨,岂曰非善智。
惜非劝农官,怀此终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