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峡观难远,斯言何太讹。
眺虚岩际望,直北见黄河。
远峡观难远,斯言何太讹。
眺虚岩际望,直北见黄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虚岩之上,眺望远方的景象。首句“远峡观难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感叹,似乎在说即便是远处的峡谷也难以真正看透,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哲思。接着,“斯言何太讹”则可能是在感慨世事的复杂和言语表达的局限性,意指对于某些事物的理解和描述,往往难以达到完全准确的地步。
后两句“眺虚岩际望,直北见黄河”,将视线拉回具体的景物上。诗人站在虚岩之巅,向北望去,直接看到了蜿蜒流淌的黄河。这里不仅展现了黄河壮丽的自然景观,也隐含着诗人对广阔天地和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抒发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忆昨被严召,同时具行李。
海风九月寒,孤翮相次起。
扁舟下双溪,鼓棹共秋水。
览胜定徘徊,得酒对欢喜。
欲得骨髓奇,先后献天子。
六驭驻松江,端门昼高启。
披云就尧日,五色炫光炜。
孤根际春阳,生动自兹始。
抡材有时相,小大听所委。
茵冯忽东西,分此旧窗几。
公居陋室中,屋壁初料理。
人静夜灯孤,叶动声入耳。
数日皆大风,檐冰冻相倚。
坐想髯鬓逸,清吟不知己。
慎书缄锦囊,莫贵洛阳纸。
瓜满前畴菜满畦,赤松屋北寺居西。
不村不郭常安稳,非律非禅自整齐。
静见游鱼潭底乐,任从幽鸟叶间啼。
此心得趣知谁解,一月寒光印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