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固自玉簪碧,秋意亦到假山中。
峰润雨因窗罅入,洞寒云与小炉通。
真山固自玉簪碧,秋意亦到假山中。
峰润雨因窗罅入,洞寒云与小炉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园林景象,诗人郑刚中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他所处的假山之美。"真山固自玉簪碧",他将假山比作真山,形容其色泽如玉,碧绿如簪,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石的秀美。"秋意亦到假山中",进一步点出季节更迭,尽管是人造之景,却也蕴含着自然的秋意。
接下来的两句,"峰润雨因窗罅入,洞寒云与小炉通",更是细致入微。雨水透过窗户缝隙滋润着假山的峰峦,使得山势显得更加清新湿润;而山洞内的清凉仿佛与室外的云雾相连,又与小炉的暖意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动静相宜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手法,不仅描绘了假山的形貌,更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人工巧妙融合的欣赏,以及对生活情趣的品味。
去年秋溢孙家集,大事茭楗塞决口。
馀波泥淀荆山桥,微湖路塞水不受。
连延数郡被灾沴,未涸春田农束手。
加赈聊以救目前,善策亟为筹其后。
冬官之亚适随銮,相度疏排汝其懋。
南北河臣胥本责,毋分疆界连臂肘。
集役备物发帑偿,守土臣职晋也就。
同心合力勉宣防,岂在清尘供奔走。
瀹浚两月工始成,荆山水泄四臣奏。
二麦虽已失饼饵,大田庶可播畎亩。
酬劳奖绩尔则应,消患致和吾益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