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晚舟行·其二》
《春晚舟行·其二》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病眼看花似梦中,可堪红紫半成空。

一年三月春馀几,枕上那闻昨夜风。

(0)
翻译
病弱的眼睛看花仿佛在梦境中,怎能忍受花色半凋零的景象。
春天已经过去大半,只剩下三月,躺在床上怎能再听见昨晚的风声呢。
注释
病眼:形容因病而视力模糊或心情低落。
似梦中:比喻眼前景象如同梦幻般不真实。
可堪:忍受得住,承受得起。
红紫半成空:形容花朵凋零,只剩一半的色彩。
一年三月春馀几:指春季已过,只剩下三月。
枕上:躺在床上。
那闻:怎能听到。
昨夜风:指夜晚的风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士在春日对花的感受和夜晚听闻风声的情境。"病眼看花似梦中"一句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视力模糊,看到的花朵宛如梦境,一种不真实的美好。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与幻想界限的感慨。

接着的"可堪红紫半成空"则更深化了这种感受,尽管眼前的景色依旧鲜艳,但在病中的眼睛看来,却如同即将消逝一般,这里"可堪"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叹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春色的珍视和留恋。

第三句"一年三月春馀几",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一年的春天"在这里被缩减为"三月",突显了时间短暂,而"春馀几"则更深化了这种无常与易逝之感。

最后一句"枕上那闻昨夜风",诗人在病中躺卧之时,听到了夜晚的风声。这不仅是对声音的一种描写,更是对自然界连续性和生命流动性的感受。这个细节增添了诗歌的情境,强化了诗人的内心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在病中对于春色的观察与感悟,展现了对美好但又短暂的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初宿淮口

孤舟汴河水,去国情无已。

晚泊投楚乡,明月清淮里。

汴河东泻路穷兹,洛阳西顾日增悲。

夜闻楚歌思欲断,况值淮南木落时。

(0)

夜渡吴松江怀古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

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

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0)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0)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报白君,别来已渡江南春。

江南春色何处好,燕子双飞故官道。

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

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

郡斋北轩卷罗幕,碧池逶迤绕画阁。

池边绿竹桃李花,花下舞筵铺彩霞。

吴娃足情言语黠,越客有酒巾冠斜。

坐中皆言白太守,不负风光向杯酒。

酒酣襞笺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报白君,相思空望嵩丘云。

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

(0)

北亭独宿

悄悄壁下床,纱笼耿残烛。

夜半独眠觉,疑在僧房宿。

(0)

柘枝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