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宿淮口》
《初宿淮口》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古风

孤舟汴河水,去国情无已。

晚泊投楚乡,明月清淮里。

汴河东泻路穷兹,洛阳西顾日增悲。

夜闻楚歌思欲断,况值淮南木落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宿huáikǒu
táng / sòngzhīwèn

zhōubiànshuǐguóqíng
wǎntóuchǔxiāngmíngyuèqīnghuái

biàndōngxièqióngluòyáng西zēngbēi
wénchǔduàn

kuàngzhíhuáinánluòshí

注释
孤舟:孤独的小船。
汴河:古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今河南、安徽等地。
去国:离开国都或故乡。
情无已:情感没有止境,指愁绪不断。
晚泊:傍晚时分停船靠岸。
投:到达,投宿。
楚乡: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此处特指楚文化的地区。
明月:明亮的月亮。
清淮:清澈的淮河。
汴河东泻:汴河向东流去。
路穷兹:道路在这里似乎到了尽头,也比喻处境困难或行进受阻。
洛阳: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常代指国都或故乡。
西顾:向西回望。
日增悲:每天增加的悲伤情绪。
夜闻楚歌:夜晚听到楚地的歌声。
思欲断:思念之情强烈到几乎要断肠。
况值:何况正值。
淮南:淮河以南地区。
木落时:树叶凋零的季节,常指秋天,引申为凄凉的时刻。
翻译
孤独的小船行驶在汴河上,离国的愁绪无穷无尽。
傍晚停泊在楚地,明月映照着清澈的淮水。
汴河向东流去,道路在这里似乎走到了尽头,向西回望洛阳,日复一日增添着悲伤。
夜晚听到楚地的歌声,思乡之情几乎要断肠,更何况正值淮南树叶凋零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孤舟汴河水,去国情无已。" 这两句设定了诗人的处境,他独自一人乘坐一只小船在汴河上漂泊,心中充满了离别之苦,这种情感如同汴河的流水,不可断绝。

"晚泊投楚乡,明月清淮里。" 晚上,诗人将要靠岸停歇在楚地的乡间,外面是一轮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清澈的淮水。这两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寂寞的夜晚场景。

接下来的 "汴河东泻路穷兹,洛阳西顾日增悲。" 描述了诗人内心的哀愁,汴河向东流淌,道路两旁景物凄凉,令人感到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而当他向西眺望洛阳城时,那种对往昔生活的思念和留恋,每一天都在心头加深,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夜闻楚歌思欲断,况值淮南木落时。" 在夜晚,当诗人听到楚地的歌谣声,他对故乡的情思几乎要断裂。而此刻正值秋天,树木失去了绿意,这种景象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孤独漂泊中的哀愁与乡关。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送简上人之洛阳

闲身无所滞,独去背春城。

望越乡心断,迎嵩隐思生。

野禅依树远,中饭傍泉清。

相府如投刺,分题有竺卿。

(0)

桐庐道中

钱塘江上到桐庐,一带溪山画不如。

对景由来诗句丽,夕阳无语淡烟初。

(0)

颂古四十四首·其二十九

高楼美女一双双,各向琼窗坐玉床。

绣出鸳鸯呈似了,金针深插锦香囊。

(0)

偈颂三十二首·其二十一

今朝十月十五,有误诸人来此。

山僧口似匾担,说禅烦拄杖子。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黑蛇当大路,狮子逞全威。

(0)

用宣禅人求赞

宣传吾真,吾为宣说。眨上眉毛,大巧若拙。

(0)

赵提宫请升堂偈

言前荐得已天涯,句后承当路转赊。

一击铁关如粉碎,水天空阔雁行斜。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