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传唐俭是奇材,局面翻新自主裁。
露布已令神鬼泣,玉书曾见凤麟来。
棘门布置成儿戏,木子猖狂本罪魁。
痛惜浃辰田海变,天心人事费疑猜。
竞传唐俭是奇材,局面翻新自主裁。
露布已令神鬼泣,玉书曾见凤麟来。
棘门布置成儿戏,木子猖狂本罪魁。
痛惜浃辰田海变,天心人事费疑猜。
这首诗《厅斋消夏(其三)》由清代诗人黄家鼎所作,通过诗句描绘了厅斋中消夏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宁静与清凉之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对夏日独特体验的深刻感受。
“厅斋消夏”这一题目本身就蕴含着对夏日避暑、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寻求一处凉爽之地,以缓解酷热带来的不适。黄家鼎在这首诗中,通过“消夏”二字,不仅点明了季节特征,也暗示了诗中场景的静谧与舒适。
诗中的“厅斋”,作为消夏的地点,可能是一处室内空间,或是带有遮阳设施的户外凉亭。在这里,诗人通过“消夏”这一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夏日的清凉与宁静,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背景,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和谐与美好。
通过“消夏”的主题,黄家鼎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种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总之,《厅斋消夏(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夏日静谧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独特感悟。
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
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
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霶。
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
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
今来牛口渚,见月重凄凉。
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