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齐安早眺·其二》
《齐安早眺·其二》全文
宋 / 周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阴阴城垒静,极望不飞尘。

草色横江暮,莺声出塞春。

清时应洗甲,来岁又逢辛。

惆怅经过处,都非往昔人。

(0)
注释
阴阴:形容阴暗、昏暗。
极望:极目远望。
飞尘:飞扬的尘土,象征战乱。
横江:横跨江面。
洗甲:比喻结束战争,洗去武器上的血迹。
辛:天干之一,代表辛年。
惆怅:内心充满悲伤和失落。
往昔人:过去的人或事物。
翻译
阴暗的城市壁垒静寂无声,远望不见飞扬的尘土。
傍晚时分,草色横跨江面,黄莺的歌声从边塞传来,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在和平时期,应该会洗去战争的痕迹,明年又是辛年。
路过之处,满是感慨,一切都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
鉴赏

这首宋诗《齐安早眺(其二)》是周弼所作,描绘了齐安城内的宁静景象。首句“阴阴城垒静”以阴暗的城垒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没有一丝战乱的气息。接着,“极望不飞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和平,连飞尘也难以察觉,展现出一幅安宁的画面。

“草色横江暮”描绘的是傍晚时分,江边草色与天边暮色融为一体,景色恬淡而宁静。诗人通过“莺声出塞春”将视线转向远处,以黄莺的鸣叫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暗示着生机与希望。

“清时应洗甲”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赞美,希望战争的痕迹能够随着清平时期的到来而消退。“来岁又逢辛”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诗人期待着一个更美好的年份。

最后两句“惆怅经过处,都非往昔人”,诗人流露出淡淡的感伤,感慨人事变迁,曾经熟悉的场景中已经物是人非,充满了怀旧之情。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周弼
朝代:宋

周弼(一一九四--一二五五),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周文璞之子。与李龏同庚同里。诗书画皆工,尤擅画墨竹。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曾任江夏令。十七年(1224)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卒于理宗宝佑三年(1255)。 
猜你喜欢

题义女亭

身没兰闺道日明,郭南寻得旧池亭。

诗人愁立暮山碧,贾客怨离秋草青。

四望月沈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

(0)

送春归

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

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

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

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

莫惆怅,送春人。

冗员无替五年罢,应须准拟再送浔阳春。

五年炎凉凡十变,又知此身健不健。

好去今年江上春,明年未死还相见。

(0)

初入峡有感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苒蒻竹篾?,欹危楫师趾。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

自古漂沈人,岂尽非君子。

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

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0)

雨夜感怀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

耿耿心未平,沈沈夜方半。

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

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

(0)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0)

暮望

返照开西峡,穿林渡远塘。

卑枝散高影,远岫驻馀光。

城市归人急,江天宿鸟忙。

自伤迟暮客,日日送残阳。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