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世音赞六首·其五》
《观世音赞六首·其五》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圣慈悲愿观自在,小白花山住道场。

海漩三昧觉澄圆,三十二应施无畏。

有一众生发大心,愿度我身及舍识。

万仞峰前撒手过,观音岂复异人乎。

(0)
翻译
圣人的慈悲和意愿如同观自在,居住在小白花山的修行场所。
在大海的漩涡中领悟到圆满的三昧境界,具备三十二种化身,无所畏惧地布施智慧。
有一位众生发下宏愿,愿意度化我身并超越自我意识。
在万仞高峰前放手前行,观音菩萨难道与常人有何不同吗?
注释
慈悲:佛教中对众生的慈爱与悲悯之心。
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别称,象征能随众生心而显现。
小白花山:可能指代一个具体的修行圣地。
三昧:佛教中指集中精神、达到心神宁静的状态。
三十二应:佛教中指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种不同的形象以适应众生。
舍识:放下自我意识,超越世俗认知。
万仞峰:极高的山峰,象征困难或挑战。
观音:佛教中的慈悲女神,代表救苦救难。
异人:与众不同的人,这里指观音与众不同的特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观世音赞》第六首,以赞颂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法力为主题。首句“圣慈悲愿观自在”表达了观音菩萨的神圣慈悲,以及她能自由自在地观照世间苦难。接着,“小白花山住道场”描绘了观音菩萨居住在清净之地,修行佛法的形象。

“海漩三昧觉澄圆”运用比喻,形容观音菩萨的智慧如海中漩涡般深邃,内心清明圆融。“三十二应施无畏”则指出观音菩萨具有三十二种化身,能够无所畏惧地普度众生。

“有一众生发大心,愿度我身及舍识”表达出观音菩萨对众生的广大悲愿,愿意帮助任何一个发愿求救的人,连同他们的烦恼和执念一起解脱。“万仞峰前撒手过”象征着观音菩萨在困难重重中也能轻易度过,显示其超凡的力量。

最后两句“观音岂复异人乎”直接肯定观音菩萨并非与众不同,而是与众生平等,皆具佛性,深化了对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庭坚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对其慈悲精神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咏夏·其二

信风已尽接朱明,长养舂容草木亨。

漱露调冰消暑气,何如心静则神清。

(0)

冬至日抵西安遥祝皇太后万寿

葭管初回日景长,西秦行幸抵披香。

愿将唐句南山寿,遥捧蓬莱万里觞。

(0)

每时届炎暑即赴口外掖辇视膳朝夕温凊自初夏皇太后偶尔违和故不至此清凉之境因咏怀一首敬书于箑头恭进以接清风而舒远慕之微悃而已

遥想京中暑气阑,犹思上苑有冰纨。

山庄咫尺何曾远,欲进瑶池一笑看。

(0)

赐奉命大将军杰淑二首·其一

卷旆生风壮气扬,早持龙节定炎方。

秋毫无犯民心悦,尽扫欃枪奏凯章。

(0)

泊雷尾

醉灶明朝感客思,密缝衣已就烦挼。

九溪三浪平安过,欲乞灵鸦报阿㜷。

(0)

望乡吟·其一

一滩高五尺,十滩高五丈。

行尽铜溪四百滩,铜厓应当白云上。

厓上还有千万山,一重高出一重颠。

待到铜厓望乡国,始似从此看云閒。

山高如梯水如箭,到家早晚樱桃绽。

心随飞鸟去悠悠,白发红绷眼中见。

万里真成一梦游,茗山重认雨中舟。

桐花落尽春风老,杜宇催人坐白头。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