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没兰闺道日明,郭南寻得旧池亭。
诗人愁立暮山碧,贾客怨离秋草青。
四望月沈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
身没兰闺道日明,郭南寻得旧池亭。
诗人愁立暮山碧,贾客怨离秋草青。
四望月沈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到一处风景宜人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旧时的池塘和亭阁。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惆怅。
首句"身没兰闺道日明",通过兰花遮掩身体、阳光穿梭于道旁的景象,展现了一种恬静安详的氛围。紧接着"郭南寻得旧池亭",诗人在城南寻访到了昔日的池塘和亭子,这里蕴含着对往昔的追忆。
第三句"诗人愁立暮山碧",诗人的心情随着傍晚时分、山色渐深而生出愁绪。"贾客怨离秋草青"则表达了商旅之人对于离别的怨恨,秋草依旧青翠,似乎在诉说着他们不舍的感情。
四句"四望月沈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诗中通过月亮隐匿如同掩藏镜面,以及屋檐下花瓣轻摇仿佛是要闭合屏风的意象,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最后两句"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表达了诗人对故土风情的依恋,以及对于“义女”的铭刻或故事的好奇和探寻。这里的“义女”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女性形象,或是某种德行高尚的象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往昔的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具有深远的艺术魅力。
投闲闭门且稳坐,动辄有碍天难测。
钱神不肯赴招要,疟鬼乘时作寒热。
要之贫困真我道,一一为向儿童说。
山中宿麦旧为农,瓶无储粟今何拙。
甑尘不扫爨未烟,米尽自从仁祖索。
元英之孙陈义高,急遣樵青分粟麦。
细舂落落簸珠圆,退磨纷纷飞玉屑。
粥香恍若在僧坊,面熟又将思水厄。
从来藿食不谋国,饥即须餐困仍歇。
笑杀多牛足谷翁,何用诗肠生锦襭。
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东君欲表南来意,一朵蔫然尚典型。
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诵儒书早佛经。
灰尽此心犹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
花边过客蜂旁午,溪上良时鹭适丁。
一到菊坡分品目,玉盘盂可次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