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其十二缲盎》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其十二缲盎》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朝渍一盎茧,缲就几绚丝。

丝成茧已尽,盎亦谁复持。

道上有堕甑,车傍有鸱夷。

二物且莫笑,顾藉各因时。

(0)
翻译
早晨浸泡一盎茧,缫出多少绚丽丝。
丝已完成茧的使命,那盎又将被谁捧持?
道路上有破碎的瓦罐,车旁有大腹的皮囊。
这两样东西暂且别笑,它们都有各自存在的道理。
注释
朝:早晨。
渍:浸泡。
盎:古代容量单位,类似现代的碗或壶。
茧:蚕茧。
缲:缫丝。
绚:色彩鲜艳。
丝成茧已尽:丝已经全部从茧中抽出。
盎亦谁复持:盛茧的盎又将被谁拿取。
道上:路上。
堕甑:甑,古代炊具,这里指破碎的瓦罐。
车傍:车旁。
鸱夷:古代一种大腹小口的皮囊。
二物且莫笑:这两种东西暂且不要嘲笑。
顾藉:顾及,考虑到。
各因时:各有其适宜的时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其十二)缲盎》。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蚕农的生活场景。他提到早晨辛勤地清洗蚕茧,经过缫丝过程,虽然茧尽丝出,但盛茧的盎却无人再使用。诗人接着借"甑堕"和"鸱夷"这两个意象,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损失和变迁,提醒人们不必过于执着于过去,而应随时间变化调整心态。

"甑堕"比喻失去的东西无法挽回,"车傍有鸱夷"则暗示即使旧物不再,新的容器或方式总会出现。最后两句"二物且莫笑,顾藉各因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宽容,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必嘲笑过去的器具,重要的是适应并珍惜当下。

整首诗寓含哲理,通过对蚕具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和人生阶段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江行·其一

烟雨江光冷欲无,白鸥飞处有人孤。

愁心又与萋萋草,半在春山半在湖。

(0)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三十三

北风吹船船上天,九夫蒲伏一夫牵。

梢公出没白头浪,处处叫滩声可怜。

(0)

丰湖

内湖水暖外湖寒,看杀鸳鸯忘钓竿。

一叶一花都弄遍,月明还向大夫滩。

(0)

七夕

天上依然揽玉珂,人间不复画青蛾。

而今却羡双星好,犹得年年一渡河。

(0)

题友人饮酒图

君能中圣复中贤,自可长生作酒仙。

不见酒星三四五,千秋历历绛河边。

(0)

采珠词·其六

珠市西头近接城,客餐珠肉当琼英。

廉州个个珠娘媚,祗为珠池水色清。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